16

二人转、相声与直播电商:师徒制风云三十年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iheima.com/article-30514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BFz6BrN.jpg!web

来源丨互联网斗兽场(ID:internet-war) 作者 | 铁林 编辑 | 柳胖胖

2008年,春晚小品《火炬手》演出结束后,赵本山在后台失声痛哭。演出让他倍感疲惫,他觉得剧本不够优秀,太正,像在教育人,如果不是老搭档宋丹丹和他配合默契,节目很可能就“砸了”。

上春晚的难度一直很大,节目说砍就砍,不管什么明星到了春晚都是不论身价的艺人,直播时还必须保证表演万无一失。那次登台后,宋丹丹以“心理压力过大”为由,宣布退出春晚。

就此,赵本山合作最多的三个演员,高秀敏(因病去世)、范伟、宋丹丹,相继告别了春晚舞台。

这是春晚演员新旧交替的信号。

一年后,一个穿着苏格兰格子裙,翘着兰花指,眯着小眼睛的年轻面孔出现在小品《不差钱》里,“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徒弟小沈阳站上主位,负责抖包袱,赵本山成了绿叶。

YnIZjqV.jpg!web

那场演出结束后,小沈阳一夜爆红,但师父赵本山想到的却是其他的事。

没过完年,他就赶回公司给徒弟们开会,告诉大家:不是小沈阳,也会是别的人,师弟出来是大家的光荣。这次小品的成功,打开了中央电视台的大门,以后大家都有机会,不要心理不平衡。

转过身,他又提醒小沈阳:你一定要跟师兄弟,谦虚谨慎,要跟他们多打电话,忘掉你已经火了。

本山传媒的内核,还是一个类家族式企业。赵本山花了莫大的心力,才找到管理一群农民艺人的办法。徒弟们家里有个什么事儿,离婚、吵架,都要找到他来评判处理。

以师徒制为核心建立的公司,似乎注定如此,工作和生活没有清晰的界限。

相声演员岳云鹏在师父郭德纲的节目上,提到过一桩往事。2010年左右,岳云鹏母亲重病,急忙从北京赶回老家,路上着急,一边开车一边哭,等到了医院,又得知母亲的病急需做手术,至少得准备12万。

uEvIniu.jpg!web

当年的岳云鹏,身上压根凑不出这12万,无奈之下告诉了师傅,郭德纲安慰说没事,“人命关天,赶紧回来上北京做手术,钱我给你拿,医生我给你找。”此后,岳云鹏成了德云社旗下最忠心不二的弟子。

不过,情感拴不住所有人。

同样是2010年,德云社风雨飘摇,弟子李鹤彪被爆殴打记者、德云社创始人之一的李菁宣布退出,德云社因打人风波宣布整改,停演一个月。随后,郭德纲当时最火的弟子,曹云金,也“低调”退出了德云社。他们之间的矛盾,要到2016年才完全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

人情和制度夹杂,管理难度倍增。

作为中国古代传承手艺的主要形式,师徒制原本不该再成为现代公司的管理方式。但随着网络主播这一行业的兴起,以师徒制为核心建立的公司再次复苏。

比如来自黑龙江大农村的辛有志,外号辛巴,在网上拥有超过4000万粉丝。整个2019年,他的直播间带货总成交额超过130亿,而北京以高客单价著称的奢侈品商场SKP的全年交易额是150亿,客流量超过2700万的朝阳大悦城则是45亿。

凭借他的影响力和吸金能力,网红慕名而来,拜他为师,成立家族——准确的说,是披着家族外壳的网红带货公司。

赵本山、郭德纲和辛有志是三代人,年龄上正好相差16岁。和辛有志靠短视频平台走红的情况不同,赵本山的成名,必须归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媒体的大众化普及,而郭德纲则是起于博客和社交媒体的时代。

技术的衍化不断改变着草根们成名的方式,但从未改变草根网红的传奇性。

赵本山的农村经验

“从一个普通的民间艺人到了名人的过程,穷人到富人的过程,我走得是这么一条路,我知道他们(徒弟)需要什么,需要解决什么。”这是赵本山的管理本能。

农民赵本山出生于1957年,辽宁铁岭人,从小跟着身边的叔叔学习吹拉弹唱的手艺,擅长表演二人转,到了上小学那会儿,已经是附近几个村都知道的名人,被评价“挺好玩儿”。

上世纪60年代,日子清苦无比。母亲早逝,父亲逃荒离开了老家。那一代人,脑子里永远有贫穷和匮乏的记忆。常年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只有年夜饭值得期待,那一顿能吃到顶上喉咙,后面连着几天都吃不下东西。

17岁的赵本山,初中没毕业,就进了当地公社的宣传队,做二人转表演。那时候也不图挣多少钱,就指望着能吃饱饭,一次表演,报酬也不高,有时候一个团的人分十来块钱,有时候就是给一筐鸡蛋。但一年后,宣传队还是黄了,赵本山本来指望着在宣传队混日子,这一下没了着落,找不到地方去。

家里老婶儿想到的解决办法是替他“保媒”,找人一起过日子。但赵本山没了正式工作,也只会点吹拉弹唱,干农活儿又不太行,这在农村的相亲市场上不是个优势。还好他运气不错,前妻对他没有太多要求,拉了自己的东西到他家跟他一块儿过日子。

农村的婚姻生活,更像是搭伙过日子,没人把爱情挂在嘴边。相处久了,伴侣就是亲人。

赵本山似乎生来就有表演天赋,他总比一起表演的人要更好笑一点儿。最早注意到这他的,可能是《摔三弦》的导演李忠堂。

1982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计划生育政策正式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李忠堂是铁岭市群众艺术馆的馆长,那年他到乡下体验生活,结果发现村里来了个算命先生,说那一年怀孕就可以“生男孩”,这导致村里不少女性为此争相怀孕。

《摔三弦》的剧本创作受此启发,讲了一个破除封建迷信的故事,算命先生盲人张志受团支书开导,最终摔了手里的三弦,彻底远离算命。

谁适合在舞台上演这个有些另类的盲人张志?

李中堂想到了两年前他偶然认识的赵本山,几经周转,他联系到赵本山,将他借调到团里拍戏。《摔三弦》成了,在省里出了名,赵本山也有了名气,许多人认为是他的表演成就了这部戏。

由此,赵本山实现了他年轻时候最大的两个梦想:一个是吃饱饭,另一个是进城。后来,他的表演舞台越来越大,直到1989年登上了辽宁电视台的春晚。

郭德纲三进京

赵本山从村里进城,接拍《摔三弦》那年,1973年出生的郭德纲才9岁。

当时,郭德纲第一次尝试了说相声。他在各种采访里讲过自己和相声的因缘际会,不会抽烟、不会喝酒、不会打扑克、不会跳舞,没有应酬,唯一的爱好就是上台讲相声,台下琢磨相声。

6JfUN3Y.jpg!web

天津是座老城,好些东西都保留着老样子,包括相声,也是在这种氛围中保存下来的。

跟赵本山这个村里长大的人相比,郭德纲对大城市有更具体的目标——去北京。只不过,这个目标郭德纲愣是尝试了三次才实现。

第一次是1988年,他当时考进了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说唱团,同团的都是些圈内的厉害“角儿”,比如相声演员高英培、孟繁贵,歌唱演员韩笑、苏红。郭德纲也总是忍不住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当上相声大腕儿?还没成名,郭德纲就回了天津。

后来某个春节,他碰到当时的老团长。饭局中,老团长一脸愧疚,再三敬酒。郭德纲跟老团长说,您不用这样,我当年确实一文不值。

1994年,郭德纲二次进京。过去几年他在天津红桥文化馆,跟着相声演员杨志刚。学手艺的徒弟,就算是把半条命给了师父。除了学艺,还要有眼力劲儿,该干的杂活儿都得干,不能坐的位置绝对坐不得,规矩异常的多。

师徒二人相处得并不愉快,郭德纲成名后,杨志刚直接在几家报纸上,曝光郭德纲在虹桥文化馆期间,曾模仿领导签字报销上万元,后在其帮助下找票抵账,降到4000元以下才被免于刑事责任;郭德纲迅速反击,避去杨的名讳,公开指责某某馆长,用公款装修房子,与女同事同居。

90年代的祸患,一直留到了千禧年,师徒二人最终对簿公堂。

二进京只是无奈的举动,他全无准备,铩羽而归。

1995年,郭德纲第三次来到了北京,他依然想成为大腕儿。但生活照旧十分难熬,他总去住最便宜的地方,一度因为挣不到钱交不起房租,有时候,房东在外边砸门,郭德纲躲在门背后,不敢出声。

后来,郭德纲自己写文章回忆往事,总是能准确记住那些在他成名路上添堵的人。文章里少有指名道姓,不过明眼人一看都能明白。不同于赵本山的时代,伴随互联网的兴起,郭德纲成名路上的恩恩怨怨,每一笔都留下了印记。

通俗与三俗  

1990年,33岁的赵本山在相声演员姜昆的引荐下,成功登上春节联欢晚会,一炮而红。他的表演能力太强,属于其他演员最不喜欢的类型,跟在他后面登台压力太大。在赵本山的带领下,春晚开启了一个属于小品的时代。

南方人对东北的理解,很多就是从赵本山、小品以及二人转开始的。整个90年代,除了1994年,因为报到太晚导致当年节目被取消,赵本山在春晚的表演风雨无阻。

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每一年的作品,都被要求超越去年的表现,各方领导对他的要求也更高,包袱要几秒一个。2001年春晚,和范伟合作的《卖拐》再获成功后,赵本山曾想过退出春晚舞台,但到了第二年春晚,赵本山还是出现了,他又陷入了痛苦的循环。

赵本山红透半边天的时候,北漂青年郭德纲还在小剧场演出。收入不稳定,家庭不稳定,一直到2004年,郭德纲的剧场生意才有了起色。相声已经失去市场十几年,千禧年后还有人愿意花钱听相声,一定是表演者非常熟悉自己观众的喜好,找到了打开市场的方法。

不过,郭德纲觉得自己是接地气,其他同行觉得表演“低俗”。

有一年,郭德纲去找马季给德云社题字,现场竟然接到同行电话,“挑拨离间”。马季当时说:你们不要这样,人家郭德纲是在做对相声好的事。

其他同行,那时候指的是“主流相声圈”,也就是姜昆等相声大腕儿。他们以电视演出为主,早期的相声题材大胆,讽刺能力一流,注重文化内涵,寓教于乐。

而郭德纲是剧场派,剧场要让观众花钱,就得现场互动,内容有时会踩进灰色地带,效果上优先追求让观众“乐”,而不管怎么乐。

郭德纲写过很多文章来讨论何为低俗、三俗:“一百多年前有相声是为什么,是为了挣钱吃饭。相声就相当于剃头、修脚、赶大车、当厨子,是一门手艺。当年,相声不是为了讽刺人,不是为了教育人,不是为了歌颂谁,什么都不为,就是为了活命。说相声的人为了活命,观众是为了找乐。”

在这一点上,郭德纲和赵本山惊人的一致。他们认为,喜剧表演如果优先强调教育意义,则意味着表演会失败。

争论从未停止,但市场的选择已经有了结果,2005年末,郭德纲爆红。有关郭德纲的报纸采访、电视采访,密集地多了起来,同时,反郭德纲的声音也变得更多、更清晰。

2006年,北京相声俱乐部在东城开了一次座谈会。郭德纲赶到现场后,发现人手一份《倡议书》,主题就是反对相声界的“三俗”。这次会上,做总结发言的人,就是当时的曲协副书记的姜昆,那位帮赵本山登上春晚舞台的大哥。

郭德纲知道这是针对德云社的座谈会,事后他在书里说,“打开电视,看电视剧,骂街的、杀人的、防火的,什么都有,怕我们相声杀伤力太大?”

赵本山在推广二人转时遇到过同样的指责。

2004年,赵本山带着自己的徒弟参加央视的一档节目《今夜小品灿烂》,期间就有一场二人转表演,女演员解开了男演员的上衣,随后又往男演员裤子里扇风,此时主持人上台终止了两人的表演。

赵本山随后登台,表示不满,“我知道这是中央电视台,但是也别这样,既然请我们上台来演,就应该让我们演完再说啊。”此举引来不小的争议,事后他解释说自己不是在和中央电视台做对,他只是单纯希望二人转能拥有更多机会。

为了打开二人转的电视市场,赵本山坚定的提倡“绿色二人转”,他懂二人转,懂观众,也懂电视的尺度。 YBJN73I.gif

新生代的审美轮回  

极具内涵的高雅艺术,往往不属于绝大多数人,人民群众热爱的是街头文化,但后者又常常被扣上“低俗”的帽子。

岳云鹏为母借钱和曹云金宣告退社的那年过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了,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相继成为大众文化生根的土壤。表演者变得更年轻,更大胆,为了点击、传播和分享等数据指标,他们必须在数亿人的审美上取一个公约数,虽然结果不被主流审美群体接受。

前两年,平台上最火的东北歌手是1994年出生的天佑,他的成名作是翻唱《一人我饮酒醉》。这首歌韵律强劲,歌词却是走的复古文风,斩断情丝、败帝王、斗苍天、戎马一生、夺得皇位,都是网文高频词大集合。

这种演唱方式,网友称之为喊麦。喊麦的人通常自称为MC某某,韩国人习惯把主持人称为MC,但中国式的喊麦是多种形式的混合体,MC们只在乎临场发挥的气势。

当年的天佑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他是赵本山女儿球球(赵一涵)的绯闻男友。天佑最红的那段时间,俩人多次在直播间互动,并一同受邀参加某汽车品牌的现场发布会。只是天佑的爆红没持续太久,因为直播间的言论问题,他遭到了全网封杀。

fMreieB.png!web

留下的主播们心里越来越明白,知道什么东西不能出现。一如当年赵本山提倡“绿色二人转”一样,视频平台的内容也要向电视台的标准看齐。

成长于网络时代的辛有志,不仅深谙这些标准,还明白在网络时代如果想红,就必须打造人设,必须有足够的故事吸引粉丝。

他对外讲述的个人成长故事,就像男频网文里一路升级打怪的主人公。

赵本山初登春晚舞台的1990年,黑龙江省通河县人辛有志才刚刚出生,同样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贫,早早辍学外出打工。

第一次做生意,辛有志在镇上开了一家水果超市,挣了一点小钱。不过,据他自己所说,那段时期,他交了一群新朋友,一起打台球、泡酒吧,水果生意被耽误下来,等回过神,发现银行贷款加上经营损失,累计到了六十多万。

为了偿还欠款,他选择了赴日打工。初到日本,辛有志无依无靠,想象中的财富并没有如愿到来。直到海淘崛起,辛有志开始在日本做起代购生意,生活才有所好转。但因为手续问题,他的海淘生意只做了两年,就被日本政府查处,财产没收的同时,还被拘留了两个月。

后来辛有志回到了国内,又做起了日本进出口贸易生意。过往的人脉帮助他东山再起,还拿到了4000万的投资,但合作不到3个月,合伙人迅速掌握了他的采购、销售渠道信息,辛有志在公司运营中很快失去主动权,最后失去了第三次创业的这家公司。

不过,经营进出口和代购业务的他,接触到了社交媒体这种推广方式以后,开始逐步把自己打造成懂生意、懂外贸、能拿到好货的网红。

他身上的一切,都成了他吸引粉丝的卖点:如何在最难的时候东山再起,如果做好“农民的儿子”,如何面对曾经的“仇人”,粉丝喜欢这些故事。

婚姻是更优质的卖点,他和妻子初瑞雪的爱情故事,已经被演绎成了标准的民间夫妻恩爱典范。从恋爱到结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社交平台上同步。

他为妻子在鸟巢举办8000万的婚礼,结果直播婚礼的时间段内,还卖掉了价值1亿多的商品。暧昧期、表白、求婚、矛盾、复合,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成为一场表演,真真假假,恐怕只有当事人才闹得明白。

草根网红们无意进入主流评价体系,他们甚至可以在视频平台上大方秀出自己的豪车和豪宅,劳斯莱斯、兰博基尼都是基本标配。这是属于他们的财富展现方式,在网红的世界里,消费实力是粉丝实力的一种直观体现,有钱和成功是划等号的。

而赵本山和郭德纲这类艺人很难如此高调,他们很忌讳高消费曝光,很容易被解读为“飘了”或者不接地气,更有可能因此引来税务的追查。

老板和师父  

网络红人之间的拜师逻辑,其实跟二人转、相声圈相差无几。

师父本人,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吸金能力,才可以成为某个家族的核心。就像当年选择赵本山做师傅的那几代徒弟里,大部分还是想借着他的名气,让自己出名、挣钱。

赵本山在东北收来的徒弟,全是文化程度不算太高的二人转演员。他必须像个大家长一样,全方位介入徒弟的生活。到了2019年,赵本山的师徒帝国已经有了上百位成员。

“他们身上有很多毛病,不良习惯,打媳妇儿,离婚跟别人好了,后来一点点聊。刚开始没制度,开会都费劲儿。一开始不理解,(公司)为什么老开会,玩儿多好,有的时候公司组织开会,都来不齐。后来我给他们定制度,不开会,罚多少钱。哪怕不听,也会把时间对付好了。你演出事故,都跟钱挂勾。”赵本山花了很多心血在自己的徒弟身上。

由此,他得出了属于他的第一管理心得:感动。

“从情感上,需要我办什么事,需要用钱,还是我给他们拿。家里有任何一切,孩子读书,我都要出头。”

这完全超出了一个普通公司老板的权责范围,但在师徒制里又是如此的有效。赵本山收徒这些年,徒弟成了公众人物,出了点什么事,他往往也要出来表态。在极强的情感束缚之下,徒弟不能随意选择离开公司,否则就属于不恩不义,背叛师门。

一家网红经济公司的老板在与这些网红接触时就发现,民间的野生网红,往往很难操控,也不太知道怎么规划商业路线。因此,取得对方的信任变得尤为重要,然后才有可能建立合作关系。在这整个合作过程中,他甚至有可能要负责签约网红的婚礼操办或者各种生活琐事。

他所面临的问题,和赵本山当初收徒经营公司时,一模一样。

师徒制公司中,师父本人在公司里,必须拥有绝对的权威,否则人心就容易散,也容易失去对徒弟的掌控能力。

2005年郭德纲开始走红,同他一起走到台前的,还有他的徒弟曹云金。曹云金很受郭德纲重视,是德云社的台柱子。但到了2010年,也就是德云社最动荡那年,曹云金因不满公司新的聘任合同条款,选择了退出德云社。

退社后双方各有各的发展,但矛盾越积越深。

2016年,曹云金发微博控诉郭德纲的七宗罪,包括收徒只为收取学费,阻碍徒弟个人发展,辱骂徒弟,克扣酬劳等等。虽然郭德纲出面一一进行否认,但师徒恩怨就此成了一滩浑水,外人完全无法知晓其中的是非对错。

和现代公司制相比,师徒制更加讲究情份,更加不分彼此。师父的权威大于一切,师兄弟间要讲究论资排辈,徒弟大多数时候必须选择服从。郭德纲甚至编了德云家谱,也提“三节两寿”,告诉弟子要孝顺师父师娘。

这些以师徒制为核心的团体,更像是过去的帮派组织,西方公司化那套,倒像个摆设。

师徒制,不管在行业内还是行业外,批评声音都很多。只不过让人意外的是,现在,德云社的相声演员拥有年轻女粉以后,这套“师徒规矩”反而在粉丝群体中获得了认可。

比如师兄来了,让师兄先走;师叔下跪,徒弟跟着下跪。老一套的道德准则,在部分年轻粉丝眼中都是加分项,这意味着相声演员懂得尊师重道。

只是粉圈文化带来的关注和流量,也会打破师徒关系之间的平衡。

张云雷是德云社的新生代流量代表,但在去年,粉丝不满德云社对张云雷的利益分配,对郭德纲发起了网络攻击。最后,张云雷出面澄清,表示“走到今天这一步,离不开身边所有人的支持,更离不开师父的扶持和帮助。”

在《十三邀》的对谈里,于谦也有对粉圈文化的担忧,“一个行业要有自己的行业的特色来抓住观众。这跟现在粉丝不一样,粉丝文化,现在听的可能也不是相声,看的是颜值,你看我们这种还有活路没有,那不也得有活路吗。不是说你今天长得好看就过去了,不是,你老不老啊,但凡出一皱纹,但凡没化妆,扭脸就不理你了。年轻人说道理都认同,但做法上有偏差,毕竟那个便捷。踏实砸基本功,得砸多少年。”

粉圈文化,也让一众网红受益。

在与其它头部网红陷入冲突的时期,辛有志曾宣布短暂退网。但辛有志的徒弟,可以打着“替父出征”的招牌开始活动。因此,粉丝要表达对辛有志的支持,就要继续支持他的徒弟,因为他们支持的是整个家族。

不过与本山传媒和德云社不同的是,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网红带货公司倒更像一个现代化公司,师徒制是台面上的东西,或者说,师徒制也是制造卖点的一种方式,粉丝愿意为网红制造的情绪买单,而不愿意为冷冰冰的合同关系买单。

三代人的挣钱方式也不一样,辛有志本质是电商,靠社交流量来卖货。德云社和本山传媒,人就是资源,他们靠演出、接广告、上综艺、拍戏来获得收入。

但三代人都面临共同的麻烦。

人格化公司的IPO困境  

2010年左右,赵本山带着他的徒弟们火遍了大江南北,有人问到他上市的问题,他直接回应到:“我倒觉得没有必要。名人上市并不是一件好事。外来资本,你得把资本用上.....目前的情况,就是自己赚来的钱,也应该是自己足够。下一个项目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下一个要讲什么故事。”

但如今赵本山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尽管他霸占春晚20年,并且留下多部高质量小品、电视剧、电影的演员。

刘老根大舞台最红的时候,一年演出收入超过2亿,但现在的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这个团队,我不在了,就不在了。我的模式是不可复制的,我领着一批跟学院没关系的人,闯出来一条二人转之路,在他们身上的管理,只有我懂,因为我走过。大部分人把他们研究通的没有几个。”

而按照德云社的商业逻辑,他们需要的是越来越多成名的艺人,而不是成熟的相声演员。

十年前,相声在电视媒体上的受欢迎程度,是不及小品的,郭德纲发言辩驳说:“电视是快餐文化,它不能炖出佛跳墙来。相声在电视上伸不开腰,我们一个节目就要演四五十分钟,电视台哪个栏目能给我四五十分钟啊?”

但他绝对想不到,今天德云社的新生代们,已经离不开表达时间更短的视频平台。德云社的相声演员们不再需要绝对的实力,但可以借着鲜明的个性特点,逗趣的舞台表演瞬间,在短视频平台蹿红。

于谦记忆中,相声不受欢迎的时候,相声演员上台要学着表演其他的节目,才有人愿意看下去。现在,深受部分女粉喜欢的德云社相声演员,也可以为了“回馈”粉丝,在舞台上跳一段流行舞蹈。

不过这倒是符合郭德纲一贯的作风,相声表演没有什么是可以一成不变的,大多数时候,他都可以为了大众的审美,而作出改变。

德云社自岳云鹏红了以后,这几年德云社有知名度的演员越来越多。有人研究过德云社上市的可能,负责德云社商演的环宇兄弟最近几年,营收大增,而该公司八成的主营收入与德云社有关。但德云社并未公开过任何与上市有关的信息。

对上市最积极的人,也许是辛有志。他是网红商人,擅长包装策划,作为草根带货达人,很早就专门上了一次央视,接受主持人水均益的采访。他不是艺人,他是网红商人,出镜是为了挣钱。

他甚至自掏腰包,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的大屏上,播放自己的形象宣传片,唱歌讲述自己的创业价值观,极尽高调。他有很多看上去像是VC会给创业者做的规划,比如今年,他表示要培养出20到30个头部主播,明年,达到100个。

这是增速和估值的逻辑,也是辛有志资本故事的一部分。

但流量池是有限的,因为做的是直播电商,所以辛有志团队内部,几乎没有出现过同时直播的情况。倘若辛有志和徒弟同时开播,他一定会分走徒弟的大部分流量,徒弟和徒弟之间也会出现流量的竞争。

坊间传言,辛有志的公司一直用的是四大之一的普华永道在做审计,只有严肃考虑上市的公司才会这么做。但如何真的想上市,公司化管理和师徒制之间也必须有所平衡,情感不能再成为约束徒弟留在公司的唯一理由。

同时,辛有志个人的流量和人设,不能崩塌。最近一段时间,辛有志和视频平台方的紧张关系,也让人重新审视头部网红是否真有那么多的溢价空间和话语权。

赵本山半退隐后,他的节目影响力大不如前,二人转也好像是上一个十年才有人看的节目;假如郭德纲如果名声不再,相声演出还会不会有现在的市场、德云社一干人还能不能有如此人气,都很难讲;有张大奕的如涵这样上市即破发的案例在前,所有想要复制核心网红带货的商业化模式,本身都是极大一次冒险。

参考资料:

1、2012年,《杨澜访谈录》,我与春晚19年,东方卫视

2、2010年,许戈辉《名人面对面》,嘉宾赵本山,凤凰卫视

3、2013年,郭德纲《郭的秀》,嘉宾赵本山,江苏卫视4、2013年,《过得刚好》,作者郭德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