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千万个人代理在朋友圈崛起,这是旅游业的未来一种吗?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raveldaily.cn/article/13742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环球旅讯】最近几个月以来,你的朋友圈出现了多少贩卖生鲜、水果、化妆品的旅游业者?

无论基层员工还是企业中高层,在疫情倒逼之下,一言不发开始“卖货”。从在朋友圈吆喝这种最接地气的方式开始,从生鲜蔬果这类最亲民的产品开始。对这种模式有很多种理解方式,你可以称之为社交电商,也可以称之为KOL,甚至可比之为微商。

但当这股风越吹越广,并且被互联网种种基建、带货风口催熟后,有人认为这其中隐含了新的机会。从产业组织协作方式、激励模式上看,元钛长青基金创始人游磬基对此非常认可,他认为这种独立代理的模式搭建在一个更加良性的底层逻辑上,未来完全有可能取代企业制。

子青(化名)是一家成立近二十年的本土旅行社的员工,她所在的企业以机票代理为主要业务,作为全国公务员机票指定服务商,原本客源稳固。但突然的疫情让一切都停滞了。

待业在家让子青感到很焦虑,她开始琢磨自己能做点什么。通过一位宝妈朋友的推荐,她也在线上开了一家水果店。最初她将水果一样样买回来,称重、拍照、试吃并记录。一切确定后,子青将自己的好友仔细分成三批邀请进群。

子青之前在公司里任职大客户经理:“我微信里面有3000多个人,大部分都是客户资源,维持关系更加重要,所以肯定不可能分享一些次品给他们。”

做副业第一周子青收获了300个水果订单,利润并不高,但是也足够她惊喜。按她的原话来说,“维持客情关系的同时发现了更多可能。”

譬如子青目前正在实践学习社群运营,她一个人运营着350人的微信群,每天早中晚在群里引导话题,晚上发布一天总结;同时她也开始学习短视频制作。“在以往的工作里,长期因为传统渠道的红利,对新媒体及新渠道的应用程度一直不高。”

ii2Any7.png!web截图:子青某一日的工作总结

在游磬基对疫情以来的旅游业变化观察里,子青是“自雇意识的觉醒者”的一个剪影。

游磬基持有一种观点:疫情下大量的旅游人失业或待业,在没有业绩指向和压力的背景下,有些旅游人开始真正为自己带货,并且未来他们也不会放弃这种模式。

他在朋友圈评论道:说的更大一点,企业制没落在旅游业一定会最早发生。这次疫情冲击下的旅游公司已经被迫把员工变成自雇身份,自雇者能真正成为合伙人而不是公司制框架下的打工者,而这将会成为行业巨大新的动能:数万为了自己打拼的力量。

旅游业为什么需要独立代理商?

游磬基认为,旅游业有着适合于独立代理的天然基因。其一在于淡旺季、服务能力和激励效率的匹配问题会带来公司于雇员间的矛盾,其二在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买卖方矛盾,这而更需要个人立场而非平台背书。

具体来讲,一些主打非标旅游产品的平台往往留不住优秀的员工。以司导为例,合同雇佣制度下,旺季里公司能养足够的人手负责业务,到了淡季就成了负担,同时强者在淡季因收入低也会想要离开。“放弃雇员关系转而采用合约关系是双向择优的结果,反而促进行业进步。”

而针对第二点,旅游业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行业,用户在选择产品时,独立代理人比依靠于某个平台的代理人在用户心里会更有说服力。

“比如你是众信的一个代理,你一定会偏向推荐众信的货,因为你有业绩指标有KPI,但如果你是独立的代理商,你可以帮客户打包一个众信加凯撒甚至加上携程的产品,你的目的是让消费者买你的货。这个时候你能真正做到以客户为衣食父母。”

代理制基于灵活的组织形态、组织关系和激励机制,实现多方共同受益——不仅通过激发个体力量,为公司降本提效,也为有能力的代理带来更多价值回报。游磬基认为,未来独立代理制完全可以在旅游业的各个链条上都落实下去,而不仅仅是销售环节。

“旅游业会分化成一部分人专注于资源获取,一部分人用自雇的方式提供打包产品、分销零售到服务客户,另外部分人提供协同性工具。”

譬如定制游企业指南猫,已经能够在打包产品环节实现了独立代理和处理,指南猫的定制师就可看作一种独立的旅游顾问,定制师独立于公司但是通过公司获客。目前指南猫已经吸纳了2万余名定制师,活跃定制师数达8000名,Top定制师年收入能达到15-20万元。

事实上,独立代理商并非强调反平台,而关键是能够与平台达成合伙人分佣、一种更有激励性的契约关系。在某些实际案例中,员工可以与公司形成一种共享平台资源、品牌但是又拥有独立经营身份的关系。

以游磬基提到的深圳国旅新景界旅行社为例,他颇为诧异,新景界内部有一些很创新灵活的组织模式,譬如内部部门之间是需要互相结算的,这样下来,产品部门也能够参与销售部门的分佣。

新景界总经理张军向环球旅讯表示,目前新景界内所有的销售单元、产品部门基本和公司都是合伙人关系或类合伙人关系,但都有相对独立的经营身份。他们的确在公司管理框架下,共享公司品牌、资源;但都有独立的经营身份,在收入分配上不被薪酬限制,有很大弹性空间,可以说上不封顶。

他提到,新景界已经探索和实施合伙人机制多年,这种模式能够让员工和公司真正成为“命运共同体”。“我们的行业是以人为本的行业,人的因素在旅游服务业占了很大因素,而要想最大限度激发个体经营者的潜力和活力,我们的投入分配方式就要朝这个方向调整。”

在游磬基看来,现行企业制的激励模式是股东最终分享大部分收益,创造者没有,员工没有,“这肯定是不合理的。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的高管出走、创始人出走,强者都单干了。”

同时,品控对于独立代理商变得格外重要。他强调,未来独立代理商会长期做社交流量,这门生意的本质是严选,独立代理人必须推荐自己体验过、绝对有价值的产品才能把生意长期维持下去。

美国已经有一些模型,但未必适用中国

游磬基所推荐的这种独立代理体系,与美国旅游业的独立代理商角色很相似。

根据The Travel Institute在2017年的一项调查,有超过6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是以独立旅游代理(home-based travel agent)的身份工作。美国旅行社协会发起的调查也显示,超过75%的协会成员至少在和一个独立代理商合作,平均下来每个旅行社和13个独立代理商合作。

这或许与美国的人口结构有关。游磬基认为,以社区和教会为活动中心的美国家庭更习惯独立的旅游顾问,而且更多是线下一对一的服务方式。“很多时候,一个旅游顾问做一个社区或者教会的生意,甚至上下几代人。”

根据Travel Weekly的2016年旅游业调查报告,美国所有独立代理商2015年的平均年收入为47000美元。

而根据这一媒体的2017年旅游业调查报告,在2016年,有29%的独立代理商年收入达到50万美元,有39%的独立代理商的年收入低于10万美元。同时,从2014年到2016年,独立代理商在年收入2百万美元的旅行代理机构中的占比比重不断增大,2016年占比达到了7%。

而且,超过51%的美国独立代理商的经营年限都超过了10年,而在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的独立代理商中,经营10年以上的独立代理商超过了67%。

fiaauin.png!webTravel Weekly 2017年旅游业调查报告

但与此同时,美国独立旅游代理体系并称不上完善,在美国纵横旅游创始人Jack看来,独立代理人在美国旅游业内无法成为主流,这种模式也大概率也不存在颠覆的可能。

“美国的确有很多所谓的 home-based travel agent(即独立代理商),但其中存在不少骗局,甚至部分模式就像传销。首先,这些平台的货是二手的,其次平台会从代理人手里抽走大部分佣金,而且平台还要按月或者按年收取服务费。”常年在美国生活的Jack表示,自己身边就有人在兼职做独立代理商,但是效果并不好。

大多数独立代理商从业的门槛极其低,可能仅仅接受一份手册或者短暂的视频培训就开始做推广。Jack表示,其实这是平台将其花销最大的推广费用让独立代理商承担了,独立代理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向同事、邻居和亲戚们推荐。

“美国无论在结算支付还是通讯社交上,线上渗透率都不及中国。而且中西部地广人稀,要想靠独立代理人去覆盖,难度还是很高。当然有一些地方能够让这种模式存活下来,比如美国唐人街里的夫妻小店,他们有相对小众但稳定的客源。”

游磬基也提及到,过去十年中国对供应链、支付以及物流体系的线上化建设提速,国人对线上通讯、线上支付的依赖程度远高于美国,而这些组成了互联网信任的基础设施。同时近几年传播裂变的效果越发明显,这些浪潮都推动了独立代理的登场。“我觉得这种模式未来在中国完全有成为主流的可能。”

独立代理商需要被制约吗?

旅游业存在独立代理商模式早有路径。在目的地向导领域,16年和17年间蜂涌而入的境外P2P向导创业公司们也多是通过发展深居当地、会玩会说的本地人成为平台达人,这些达人们通过平台招募客人,平台从达人的报价中收取佣金。不过,当时这些以达人为核心的创业公司几乎没有人存活下来,独立代理商的生存还需怎样的商业合作伙伴形态、背后的生态环境养成,仍然值得探讨。

模式的确是理想的,但任何革新都会存在重重困难。对于朋友圈已经掌握了一些客户资源的旅游人来说,要做转化和分流较为容易,但是未来要想将面铺开,让千千万万个新人加进来,货源、代理人资质、平台监督、服务能力等等都还存在空白等待填补。

针对货源,游磬基倒并不觉得这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美国有成熟的旅游B2B平台,国内现在的B2B也愈加成熟了。未来他们也能开放接口给部分能力强的独立代理商,信任是渐渐积累的。”

但针对其它的链条环节上,游磬基考虑,背后仍然需要一些独立的技术服务商或者平台方提供服务支持。譬如国内的旅行社都需要旅游代理资质,大多数加盟的旅游门店相当于像挂靠的品牌借用资质开店,因而独立的代理人也需要一个中介机构来解决资质问题。

在譬如结算环节,以原有体系中客户、平台和供应商之间的结算为例,客户付款后,平台付给供应商之间存在一周、半个月不等的账期,这也是部分旅游企业现金流容易遇困的一个矛盾点。游磬基认为,一方面大量的旅游企业等待结账而导致现金流困难,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手中的应付款过多而导致现金流管理失真,等到向供应商付款后发现现金流实际为负。

“疫情期间很多倒闭的中小企业就是因为对现金流管理不善,他们大多都没有财务管理和控制的概念。很多旅行社是在靠高利贷过日子。”而关于如何避免,独立代理人体系下是否能够出现一个中间平台处理抵押、结算,游磬基也在思考。

参照美国近几年兴起的牙科服务组织DSO(Dental Service Organization),可以给联盟内的牙医提供在诊疗业务外的合规性审计、技术、保险服务、行政、等管理运营服务,这种模式旨在通过成为牙医的合伙人,利用规模效应帮助牙医私人诊减轻运营负担。

游磬基表示,目前自己也组织了一个小分队在针对保险这一条进行研究,看看未来如何能够帮助独立身份的旅游代理人。“希望未来旅游业也能够出现DSO相似的工会组织,能够让旅游无后顾之忧得进行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旅游最为热销的属非旅游产品。游磬基认为,在旅游恢复之后,旅游产品和生鲜等副产品搭配销售是种必然趋势。这其中的逻辑在于,非标且高客单价的旅游产品积累信任,最初这也帮助了大量客户在代理手中买出第一单;而高频低价的日用消费品则能够和客户保持源源不断的黏性,实现以高频带低频。

他还强调一点,未来肯定会有头部的代理人出现,就像直播带货的李佳琦,就像曾经的Papi酱,他们也可以组织更多的代理人参与进来,但他认为合伙人的模式要保持下去。“如果走红了自己又去开展公司孵化代理人,那又走回企业制老路了。而且这个生意的天花板有限,你能够赚到比为公司打工更多的钱,但是你也要衡量好自己的能力。”

后记

按子青的感受,“这个行业里的人多多少少都在动”。某一天在旅游局主导下的一个旅游同业微信群里,有人推荐了自己的货,接二连三,燕窝、枕头、茶叶……纷纷都开始往群里发货。

“最近三个月以来,有多少旅游人还在靠着自己原本的生意吃饭?”游磬基认为,疫情让一批人跨出了公司庇佑的地带,开始自谋生路,而这股力量最大的价值是促活,一大股为自己的力量进入到市场战斗,最终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变革。

在环球旅讯不久前发起的“企业制黄昏”的问卷调查中,有41%的人表示愿意成为一位“home-based travel agent”,有28%的人对此选项表示不确定。而在相关的文章下,许许多多的旅游人更是直接对“失业后创业”表示怀疑。如此种种,皆能够显示出独立代理商这条路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他们并非不愿意变成自雇者、得到更好的报酬,但在路径尚不明晰的情况下,改变旧习惯总是艰难的。关于旅游业独立代理的推行,未来我们将继续保持关注。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