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互联网行业有两种:互联网,以及A股互联网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4466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yIbANvA.jpg!web

本文来自公众号“ 互联网与娱乐怪盗团(ID:TMTphantom) ”,作者:裴培。

问:如何在最快时间内患上精神分裂症?

答:同时研究A股、港股和美股中概股。

问:感觉上述方法还是不够快,有更高效的方法吗?

答:同时研究A股互联网行业,以及港股/中概股互联网行业。

如果你是互联网专业人士,又经常阅读A股市场关于互联网/传媒行业的报告,你会发现,他们的关注点有些奇怪——去年11月在恶炒云游戏,去年12月以来在恶炒MCN,今年2月以来在恶炒远程办公。在此期间,永恒不变的话题是:腾讯游戏快完蛋了 (网易也是) ;某些新兴第三方支付平台将取代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几个你没听说过的公司在出海方面大有成就,已超过TikTok;等等。

别误会,上述热点当然是有一点道理的。云游戏、MCN、远程办公这些话题,主流互联网公司的人也在探讨。A股市场也有一些成长性很好、前途无量的互联网公司 (以游戏公司为主) 。不过, 总体说来,A股投资者关注的“互联网热点”与行业主流的重叠度不高,严重趋向短期;有时候是过时的,有时候又太超前了。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果仅仅归咎于A股投资者和分析师的个人水平甚至道德品质,那也太简单粗暴、太不公平了。不幸的是,很多人,尤其是互联网专业人士,确实是这么看的。两个多月前,就有一家我很仰慕的互联网公司的高管,很严肃地对我说:“我平时特别看不上A股分析师。”

气氛比较尴尬,因为当时我也是A股分析师,我在等待他说“你是例外”,可是他根本就没有说。啊人生啊。

严肃地说,“A股互联网”与“主流互联网”脱钩的罪魁祸首,不是从业人员的个人能力或道德品质问题,而是下述三个问题:

  1. 主流互联网公司先是不能、然后是不愿在A股上市。

  2. 在上一个周期,A股机构投资者被某些互联网公司坑怕了。

  3. 消费互联网公司不符合当前A股市场的“主流叙事”。

上述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所以“A股互联网”还将保持与“主流互联网”脱钩并独立发展的节奏,而且很可能是越来越边缘化。

首先,主流互联网公司“不能”在A股上市。

这个很好理解,三年盈利是A股市场的铁律 (仅有科创板除外) ,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在上市时都不可能满足这个要求。尤其是对于前期剧烈烧钱的平台型互联网公司而言,在烧钱的紧要关头赶紧上市融资、赶紧建立现代化公司治理架构才是正道。拼多多成立三年就上市了,趣头条、瑞幸咖啡成立两年就上市了,要它们再熬三年等A股简直是天方夜谭。

能够在创业早期满足“三年盈利”条件的互联网公司,往往是内容公司,尤其是游戏公司。

不幸的是, A股监管部门非常讨厌游戏、影视两个行业,至少在2016-19年之间是如此。 我最喜欢的二次元游戏研发公司——米哈游,从2018年初就在排队,身家清白、盈利能力良好,结果到现在好像还没有上会。2019年下半年,监管部门表示又不反对游戏公司上市了,但是从那时起至今,还没有一家游戏公司以IPO方式在A股上市成功。

至于科创板,那是给半导体、通信设备、企业软件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所谓基础研发巨头准备的,消费互联网公司就不用去凑那个热闹了。

2015年,由于A股传媒及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极高,美股中概互联网公司确实严肃考虑过私有化回国上市,其中几家还取得了成功。不过,截止2019年,A股传媒互联网板块的估值优势已经基本消弭掉了——你可以看到十几倍P/E的游戏公司,一倍P/B的广告公司和影视公司。有些公司看起来P/E倍数很吓人,其实是因为盈利太低了……

对于主流互联网公司来说,在A股上市的麻烦事太多了:发放期权(股权激励)需要漫长而痛苦的审核;并购活动的审核更严;再融资的审核尤其严;双重股权架构更是不存在的。如果上面几件事情都不能做,那么互联网公司还上市做什么?除非A股市场能给出显著的估值优势,可惜它早就给不了了。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除了游戏等内容公司,主流互联网公司不能也不愿在A股上市;而A股监管者又特别讨厌内容公司尤其是游戏公司。这就尴尬了。

q6J3AfR.jpg!web

其次,在上一个“大牛市周期” (2014-15年) 当中,以乐视网、暴风集团为代表的“本土互联网巨头”把机构投资者坑了个四脚朝天。

重仓乐视网的投资者,除了少数及时跑掉的之外,大体都蒙受了不可磨灭的痛苦。当时还有许多A股“小巨头”“小独角兽”,从游戏到社交、从电商到出海,无所不包。2016-19年,A股传媒互联网行业经历了惨绝人寰的超级大熊市,几乎每年都跑到全市场倒数前三。凡是敢再相信“本土互联网神话”的投资者,几乎全被消灭了。

不仅是互联网,影视行业、传统电视行业、传统广告行业……都变得没人敢碰了。2015年,随便找一家A股传媒公司,你会看到二十多家券商的报告;2019年,三分之二的A股传媒公司已经没人写报告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资者还想在传媒及互联网行业赚钱,只有一条途径:短炒,炒“无法证伪”的概念。因为是短炒,所以没人会去认真算盈利、算成长空间;因为是一窝蜂的“存量博弈”,所以只要一个概念在短期内没法破掉,抢椅子的游戏就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举个例子:“云游戏最终会颠覆一切PC和移动端游戏”,这个观点无论对错,都是不可能在短期内证伪的。而且,云游戏的技术路线、商业模式全部不成熟不确定,无法估算真实市场空间,更算不出具体公司的盈利。这两条恰好符合A股投资者对传媒互联网行业的定位:就是拿来短炒的,过把瘾就走。没人想听游戏公司念叨自己的自研IP有多强、发行创新怎么做,大家就想听“云游戏万亿级市场”的故事。

再举个例子:有人坚持说,字节跳动做游戏要跟腾讯死磕,所以要高价收买“非腾讯系” (也就是没法让腾讯代理自己产品的) 游戏CP,甚至要“大把撒钱”让它们帮助自己打败腾讯。字节跳动显然没必要给第三方CP“大把撒钱”;事实上,是独立CP在字节跳动的平台上“大把撒钱”买量。不过,A股投资者无意纠结细节——“字节跳动大把撒钱”的故事,可以套用在任何一家与腾讯没有合作关系的游戏公司身上,炒那么几个月就够了。

最后,自从2018年以来,消费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行业当之无愧的绝对主流) 已经不符合A股市场的主流叙事了。

现在的主流叙事是:自主安全可控、加强基础研发、做好2B业务、进取逐鹿天下。消费互联网,无论游戏、电商、视频、社交还是支付,全部不符合上述主流叙事。

在一波又一波的短炒当中,寥寥无几的A股互联网公司始终没有进入A股投资者心目中的“核心资产”名单。核心资产必须符合主流叙事,必须符合投资者心目中的“宏观走向”,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茅台似乎也不符合主流叙事,为何能进入所有A股投资者的“核心资产”名单呢?这一点我就不清楚啦。

还有一个问题:虽然经验丰富的A股投资者,也就是经历过上一个牛熊周期的老人们,已经熟悉了A股传媒互联网行业的套路、不会把短期故事当真,但是还是会有一些经验不太丰富的人把自己忽悠进去。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屁股永远决定脑袋。

直到现在还有人认为,当年的乐视网不是骗子,只是赌的太大收不住手了;同样有人认真地认为,腾讯游戏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可以轻易被颠覆,就连爱奇艺和B站都能被某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兴竞争者超越。

记得2015年,我曾经拜访过某家规模远大于乐视网的网络视频平台 (名字就不点了,反正就那么几个候选对象) 。当时,乐视网还是千亿市值的热门公司,A股投资者口中的“BATL“之一。那家视频平台的人对我很严肃地说:

“乐视网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它不属于我们行业。”

我有些吃惊地问:“那乐视网应该属于哪个行业呢?”

对方回答:“它属于A股行业。”

今天何尝不是如此呢?有多少“A股热门互联网公司”,不是属于互联网行业,而是属于“A股行业”?这是一个有趣的命题,不过我不认为有人会认真研究它,因为性价比太低啦。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