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快手“后K3时代”的危与机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cyzone.cn/article/57618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7JfEnqi.jpg!web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IT老友记,作者韩志鹏,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春节过去一个月有余,快手交出K3成绩单。

日前,快手发布《2019年快手内容报告》,宣布截止2020年初,快手App日活破3亿,平台视频数量近200亿条,去年在快手上获得收入的创作者达2200万。

自去年618提出“2020年春节3亿DAU”的K3目标后,快手一路狂飙突进,加码建设内容、直播电商和产品线,并借央视春晚独家合作再上一层楼。

半年过去,快手的K3攻坚并不简单。

3亿DAU的门槛虽已迈过,但环视快手的身前身后,抖音DAU已破4亿,巨头微信也已上线视频号,即使快手打赢了K3战役,可短视频赛道依旧内有强敌,外有猎手。

K3战役后,快手还存在哪些危与机?

多线并进

拿下3亿DAU,快手与央视春晚的合作至关重要。

去年12月,快手正式与2020年央视春晚达成独家互动合作,外界猜测快手的春晚合作预算达40亿元,但无论预算多少,快手实打实地在春晚当日发出了10亿元红包。

1月24日除夕,快手自当晚8点至次日凌晨,共分五轮发出10亿元红包,创下春晚红包新纪录;当晚快手平台的红包互动总量达639亿次,创下春晚最大视频点赞纪录。

超强流量带动效应下,快手登顶大年初一的App Store免费榜。

不难理解,春晚是天然的大流量入口,据央视索福瑞统计显示,2019年央视春晚的全球收视观众达11.73亿,这也为与其合作的快手平台,带来了短期内的流量激增,最终顺利冲过K3目标。

春晚一役,也可窥见快手与机构媒体合作的战略曲线。

自去年8月央视新闻入驻快手以来,大量地方媒体与官媒相继进驻快手,后者还为此推出“媒体号UP计划”,一年内将扶持1000个媒体账号。

同时,抖音也在去年展开类似的媒体合作,但差别在于,快手通过与机构合作,强化了自身的媒体定位,例如国庆70周年的阅兵直播、新闻联播的正式入驻。

不止于此,快手的媒体定位还在突发公共事件时得以放大。本次疫情期间,快手联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三大央媒,以及各地方媒体,共进行200场疫情直播,10天内累计观看超10亿人次。

媒体化合作的意义在于,新闻机构凭公信力带来了相当规模的用户沉淀,尤其是在下沉市场,而在重大事件上的同步介入,更有利于放大新媒体平台的流量虹吸效应。

当然,快手不仅与媒体机构合作,还加大了对MCN、直播公会的扶持,在原先的UGC社区中增添PGC力量,通过持续稳定的内容生产,以起到流量抓手的作用。

在此层面,快手成为最大受益者。

除与专业媒体机构合作,为获取更大规模的外部流量,快手也必然会与巨头“结缘”。去年11月,腾讯被曝领投快手F轮融资,出资20亿美元,占股约20%。

资本层面外,去年下半年至今,快手也和微信“打得火热”,先是微信解封快手的外链分享,再是微信“看一看”序列中出现快手视频。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春节期间,微信搜索流中上线小视频专区,其中内容均来自快手,且点开视频会直接跳转到快手小程序,视频中也有跳转快手App的小程序。

对腾讯而言,短视频战场不能丢失,其通过扶持头部App来补足实力,至于快手,微信11亿月活的流量蛋糕太过诱人,尤其是双方达成了如此深入的内容与流量合作。

与机构合作,摘下巨头的玫瑰枝,外部内容与流量的进入对快手实现增长起到重要作用,而在一场没有硝烟的K3战役中,快手也在内部投下数枚“深水炸弹”。

这些炸弹在用户、内容、商业化层面相继引爆。

用户层面,快手在去年8月上线极速版,通过“刷视频赢金币”的网赚模式加速对下沉市场的再挖掘,推出20天达到千万DAU,截止11月的DAU达到2500万。

去年至今,快手还上线了“追吖”“青春记”“喜翻”等App,布局内容、社交等领域,并通过微剧、教育和宠物经济等垂直内容,满足用户细分需求,获取长尾用户。

内容层面,快手相继针对游戏、体育、二次元、音乐和教育等领域推出创作者扶持计划,利用现金激励和流量倾斜等方式,深耕垂直内容,培养长尾的忠诚用户。

疫情期间的快手“云蹦迪”“云课堂”皆有此意。

商业化层面,快手持续提升直播带货的转化变现效率,通过引入直播公会、调整快手小店抽佣费率、开通直播“闪电购”等策略,放大直播带货的 “赚钱能力”。同时,快手还在去年上线“磁力引擎”,以拉动广告收入的持续增长。

有数据显示,快手2018年实现200亿元直播收入,另有消息称,快手2019年实现500亿元收入,其中直播收入接近300亿元,广告收入约130亿元。

可见,快手在内容通过多端布局App扩张用户获取边界,发力垂直领域深耕内容颗粒度,加速直播、广告业务的流量变现,再借助各类外部合作,以此驱动快手整个商业体系加速运转,点燃增长的引擎。

这正是快手“多线并进”所达到的效果。

快手K3战役暂告一段落,但横亘在快手面前的仍是一座座险峰,况且增长的步伐不能停止,快手与外部强敌的竞争仍未等来大结局。

难题待解

快手冲击3亿DAU时,外部环境发生了何种变化?

过去一年,国内消费互联网红利见顶,在流量向头部集中时,存量市场竞争变得异常凶残。当各家企业的产品均遭遇增长瓶颈时,挖掘新增量就成为重要命题。

巨头也不例外,腾讯在去年相继推出“朋友”“欢遇”等多款社交产品,布局校园社交、视频相亲等领域。显然,面对各方对社交市场增量的围剿,腾讯必须做出反应。

新增量的出现之于文娱产品更是如此,娱乐内容非刚需,本身具有可替代性。具体到短视频领域,内容同质化导致用户形成审美疲劳,技术演进又倒逼内容持续迭代,即使强大如快手、抖音,也无法覆盖所有娱乐场景。

因此,短视频产品肩上的增长担子更重。

市场变化加速了增长天花板的到来,具体而微到快手,成立9年后,产品已行至生命周期拐点,在增长下行和与抖音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快手必然求变。

可见,K3战役并非简单的达成“3亿DAU”目标,而是快手全面提速用户、内容和商业化,抛弃佛系状态,加速转动增长引擎,提升产品获取流量及变现转化的效率。

但提速不是你想提,想提就能提。

过去半年,快手持续扩张内容边界,不断扶持从音乐、游戏再到教育、体育等内容板块,在综合性的存量内容外,深化打造垂直细分内容,挖掘长尾用户的新增量。

尤其在此次疫情期间,用户宅家时的娱乐需求被引爆,新的线上场景出现,快手就上线了大量云蹦迪、云健身等内容,一方面抓住用户激增的红利,一方面深耕内容场景。

垂直深耕是正确思路,难度却并非easy模式。

快手狂飙突进时,抖音也从未松懈,后者上线专攻下沉市场的极速版、扶持本地化的非遗内容,搏杀的刺刀深入快手腹地,二者各项指标也逐渐趋同。

据QuestMobile数据,春节期间短视频的日均活跃用户增量超过8000万,其中抖音为4273万,快手的日均活跃用户则同比增长20%,达到4261万。

差距十分微弱。

如今,快手日活达3亿,抖音日活达4亿,当两款短视频王牌产品齐头并进时,难免会出现重合地带,尤其是在用户体验和创作者归属层面。

有数据显示,截止去年5月,快手和和抖音的用户重合度已达46.5%,而2018年这个数字仅为18.7%。快手高级副总裁马宏斌也曾透露,快手前100名的大V有70个是抖音用户,抖音前100名的大V有50个是快手用户。

用户也有着相似感受。短视频幕后制作者苏雯就表示,每天在抖音刷到的短视频,起码有一半的在快手上看过,内容相似度现在越来越高了。

创作者则对内容重合有自己的主张,快手上的“西藏冒险王”王相军表示,多平台入驻意味着曝光度和流量越来越好,当平台大V趋同后,平台内容也会越来越趋同。

用户与创作者的心声也反映出快手的现实。

当快手、抖音的用户规模达到一定量级,流量虹吸效应放大,创作者必然是多渠道布局,而存量用户又相对有限,产品的内容趋同在所难免。

更关键的是,目前快手已成长为综合性的内容平台,2018年数据显示,快手上28%的内容为生活类,14%的内容是小姐姐,内容池的庞大必然会导致平台缺失长尾内容。

即使持续深耕垂直领域,快手综合性内容平台的定位不可迁移,用户消费习惯基本确定,若想挖掘长尾需求,快手在主App之外也亟需多端入口的布局。

抖音尚且还有字节系做支撑,那快手呢?

因此,快手自2019年下半年起也加速了产品布局,上线“青春记”“毛柚”等多款产品,这些App也相继涉足教育、宠物等细分领域,且内容多来自快手App。

例如快手旗下的“快手小剧场”App,便是由快手主App的小剧场板块独立成军,其中播放量达436.4万,由郭冬临主演的《暖男先生》,也是快手的热播微剧。

不难发现,既然主App在垂直领域缺失重拳,快手便将已有沉淀且具备市场潜力的门类独立成军,这些产品围绕在快手周边,吸收快手内容,并为主App获取垂直用户。

当然,想成就字节跳动的App体系,快手尚需时日。

悖论同样存在,快手仍与抖音争夺短视频铁王座,主App还处于提速阶段,保住其增长势头依然是首要战略,更多资源还是向主App倾斜,外部产品更大程度在于抢占身位,也并未出现协同发力状态。

显然,困难穿插于快手的K3征程之中,流量见顶加剧了短视频对增量市场的争夺,内容的强综合性对快手发力长尾提出挑战,垂直App的规模化布局也未现强协同效应。

实际上,快手能在互联网寒冬中实现3亿DAU尚属不易,拒绝佛系后整体增长提速的效果立竿见影,但难题并未结束,K3的山头越过,快手又如何延续战斗状态?

更何况,快手身前还有抖音这座大山。

后K3时代

这个春节,抖音很忙。

一年一度的春节红包“固定节目”,这厢快手与春晚结盟,那厢抖音拿出20亿元现金红包,联动字节系的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十余款产品,打出红包“全家桶”组合。

更关键的是,大年初一,《囧妈》在今日头条、抖音和西瓜视频免费首播,字节跳动借此一鸣惊人。线上开播两日,该片全网播放量超过6亿。

随后,抖音也在疫情期间上线了“云蹦迪”“云音乐节”等内容,可谓与快手同台竞技,而一场有关飞书云办公的线上发布会,也在抖音收获了过万的直播参与人数。

快手和抖音打得不可开交。

同位竞争也导致二者相近的使用时长,有数据显示,1月26日到1月30日,快手的用户使用时长约为45700万小时,抖音相对领先,为45986万小时,但优势并不明显。

抖音与快手在春节期间的用户时长相近,但抖音的竞争实力远不止于此,其背后的字节跳动展现出强大的视频内容协同效应,疫情期间的“云蹦迪”“云课堂”,均是西瓜视频、抖音和今日头条打出的“组合拳”。

虽然在内容层面有相似之处,但抖音背靠的产品矩阵展现出更强的流量虹吸效应。据QuestMobile 2019年的数据显示,字节系三款短视频App去重用户近5.9亿,快手则为3.4亿。

再进一步透视,字节跳动对视频业务的规划愈发清晰。

进入2020年,火山小视频升级为“抖音火山版”,抖音有望成为字节系短视频的统一标志,优胜劣汰之时,也将火山小视频坐拥的下沉市场流量进行集中。

短视频的流量不断集中,字节跳动也在持续发力长视频,西瓜视频有望成为关键棋子,其已经上线了《亮剑》《家有儿女》等正版影视剧及部分独家动画片。

在字节跳动的体系中,短视频的流量由分散走向集中,通过产品协同来对抗快手的入侵,而西瓜视频也将成为一条暗线,分担字节跳动长视频之路的重任。

流量集中,长短结合,快手的敌人不可小觑。

如今,互联网大厂之间分庭抗礼已成为常态,而在频发的局部战役背后,是两家企业“系统Vs系统”的战争,就像美团点评与阿里生活服务的明争暗斗。

于短视频同样如此,以抖音为首的字节系短视频已初现生态优势,身后奋力冲击的快手更要以此为警钟,由内容生态向商业化生态进化。

纵观快手冲击3亿DAU这一路,其在内容生态维度的建设可圈可点,也布下了多款产品棋子,但在商业化生态,尤其是在交易场景的建设上,快手还欠些火候。

当下互联网流量竞争残酷,新产品即使投下重注进行推广,结果也将是早早夭折,但对快手而言,如若能打造出交易场景,便可在获取流量时加速变现转化。

举例来看,快手可将“快手小课堂”独立成军,向知识付费领域延伸;快手从游戏直播进军游戏研发,向用户提供收费增值服务,这都将是在商业化层面的有益补充。

但快手在上述层面还鲜有深入布局。

不过,这样的问题也是抛开抖音和快手两家,前者目前营收主要来自直播,后者主要为广告,不过二者能否相互进入,为各自拓展商业边界。

换言之,快手如何讲出新的商业故事?

站在老铁社区文化的基础上,直播成为快手用户重要的粉丝互动工具,并可赚取打赏收入;再进一步,快手又结合自身的下沉市场定位,发力直播带货,在农产品销售上有着不俗战绩。

从直播到直播带货,这是快手一次成功的商业延伸,但其能否深入到电商领域,考验的是快手在供应链端的经验和能力,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同时,快手在直播、知识付费、游戏等领域皆有布局,而如何协同展现商业变现能力,通过主力的直播业务带动其它业务发展,快手显然还要多做功课。

回看快手的K3战役胜利,这或许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当抖音仍旧领跑短视频赛道时,快手在用户增长外还要突破营收单一的壁垒,短期内实现IPO,长线发展多App的商业生态战略。

一道道命题摆在眼前,让快手的“后K3时代”更添危与机。

本文(含图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布,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