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招聘顾问眼中的 CTO 悖论:想做的做不好,能做好的不爱做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infoq.cn/article/zPNpebgLDZdYW56QMOZG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本文作者 Paul Robinson 曾经做过 5 年的 CTO 招聘咨询顾问,也曾经在几家公司做过 CTO ,对于如何成为 CTO 以及如何招聘到优秀的 CTO ,他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eUfYRjB.png!web

首先,有句话我不吐不快:

以前是缺好的软件工程师,而现在则是缺好的 CTO ,以至于在一周之内就有 3 家公司来向我咨询怎么才能找到优秀的 CTO 。我在想,是不是当承包商( contractor )给的钱太多,以至于没人想循规蹈矩,公司高层都招不到人了?

(译者注:在北美,由于累进税制,对于年薪 8 万刀以上的员工而言,为了少缴税,最好的办法是成为承包商,即 contractor :开一家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公司,把自己当做派遣人员派遣到原公司,原公司和这家单人公司签派遣合同,自己给自己开工资。这样的好处是缴税少,而且可以将自己家的日常开销当做公司支出报税,进一步减少税额。然而缺点在于,公司可以随时解除合同,员工不受劳动法保护,没有福利,需要自己处理医保养老金税款缴纳问题。具体涉及的法律问题在美国需要按州进行个别讨论,加拿大的劳工法与美国不甚相同。译者不是法律专业人士。)

CTO 每天做什么?

工程师(特别是小型公司的工程师)会觉得 CTO 就是年薪很高的工程师,并且领导着整个公司的技术方向,是“超级技术领导”。

在我担任 CTO 时,我做了以下这些事情:

  • 和商业部门大佬( CEO 、董事会、投资人等)沟通,确定接下来几个月的路线;
  • 和产品经理、分析师研究出可行的产品路线图,和商业规划匹配;
  • 按照产品和商业路线图规划技术路线图;
  • 当某个路线技术上不可行时,劝说其他人放弃这个想法;
  • 设计自己的开发团队;
  • 在功能、BAU 和 技术债 / Bug 间找到平衡点,最大化商业利益;
  • 关注技术开发涉及的合规性问题和法律变动;
  • 准备并申请开发预算 —— 工资和研发预算一般是两条线;
  • 准备并申请运行预算,例如硬件、服务(数据中心、云服务等)、专利授权等;
  • 把上面所有涉及的工作,用财务数字和管理层、董事会讲明白;
  • 把上面所有涉及的工作和投资人讲清楚,而且留后手以免被出局;
  • 建立技术团队的文化;
  • 把所有事情用技术语言和技术团队说明白。例如,对董事会汇报可以说:“本司预计于 18 ~24 个月内由 CAPEX 模型迁移至 OPEC 模型”,但是对技术团队你得说:“接下来一年到一年半我们要从自建机房全部迁移上云”。
  • 保证技术团队的运行不受阻碍。你可以对人大喊大叫,但是大部分人觉得大家互相信任,不需要管理的效率最高;
  • 招聘高级别技术员工;
  • 管理、指导并支持技术高层;
  • 考虑薪酬,期权管理等;
  • 开除员工,不能心慈手软。有人告诉我一条金科玉律:用目的评价人,而不是结果。尽可能不开除好心办坏事的人,并想办法帮他们;
  • 做有争议的决策后把故事编圆,保证团队看起来团结一心;
  • 当团队做得好时,激励他们;
  • 出任何差错你去承担。如果你拉不下脸,就别进管理层。

你也许已经注意到了,作为一个 CTO, 我写代码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但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情况:在小公司,你必须自己亲力亲为做产品。而在大公司,你根本没有时间亲自做产品。

我在上一次进行 CTO 演讲时笑称:我司大到我不需要写代码,但又小到我必须亲自写,搞得我两头不是人。

CTO 的不同类型

虽然 CTO 的职责相通,但还是分不同种类的。一般来说,CTO 可以分成“运营管理”型,和“技术领导”型两种,而这两种 CTO 的背景和角色的区别是巨大的。

我曾在伦敦中心的高级酒店里参加过一场咨询公司的 CTO 酒会。酒会过后,为了听取更多技术领导人的看法,他们举办了一场“圆桌会议”。在这场“圆桌会议”中,我发现了一个让我很震惊的事:在到场的 20 多位 CTO 当中,曾经学过代码的 CTO 只有两名,其中就包括我。

其他的 CTO 觉得有技术背景的人很奇怪,他们会说:“都要当 CTO 了,为什么还要学写代码?”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觉得奇怪:难道 CTO 不是从工程师一层层升上去的吗?

很遗憾,并不是。

曾经和我共事过的几名 CTO ,他们都写过一两行代码(几行 COBOL 的程度),但最终他们还是会在开始研究管理职务后跳槽。

而更多的情况是从运营或产品经理升上去的,因为大家觉得他们能够很好的理解技术,于是就把技术团队交给他们领导了。

当然,对于想成为 CTO 的工程师来说,上面所说的只是万千条路的一种。还有很多工程师类型的 CTO 职位,会更像“技术领导” —— 技术领导更多时候是要以身作则,是当高级工程师在不确定如何最好地解决问题时所面对的人,并且能够让他们相信这是最好的技术解决方案的人。

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需要这种领导,有些公司也会让技术团队自己研究方案。但当他们真的需要技术领导出面,而 CTO 又没技术能力的时候,整个公司有可能会直接死掉。

我认为,技术领导者最适合纯技术公司 —— 公司的主要产品就是技术,例如软件、B2B ,或者卖科技产品的公司。这种公司的 CTO 必须是理解整个产品的工程师,而且是有同理心,可以领导团队的人。

我的第一份技术工作是一家运营商公司。当时我的 CTO 熟悉 Unix 命令行,会用很多种语言写代码,并且可以直观地将模式规范化为 3NF 。后来,那家公司被收购,并且大幅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欧洲最大的运营商之一。一两年前,我看了一次他们现在 CTO 的采访,很明显他对工程的错综复杂知之甚少。

所以,一家公司所需要的 CTO 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这意味着你要么改变角色,要么走人(从一件合适的衣服转移到另一件相似尺寸的)。后一种模式的适用范围更大,因为在更小的公司,技术领导更受重视。

CTO 这个职位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总体来说有以下 6 点:

  1. CTO 的职位在不同的公司意义不同,职责也不同;
  2. 大多数工程师都不知道这个职位不需要懂技术,而自己又不懂运营和管理;
  3. 非技术人员又不懂工程师每天都在做什么,所以做不出技术决策;
  4. 随着公司在规模、功能上的发展,CTO 也要改变;
  5. CTO 如果搞错形势 / 态势,就得下台。同时,CTO 想跳槽也不容易,因为不是所有公司都有 CTO ;
  6. CTO 很少像其他 C-suite 职位那样得到丰厚的报酬。

所以我觉得不是因为大家都想当承包商,造成 CTO 难找:大家心里像明镜似的。如果你是高级程序员,考虑当 CTO ,那你肯定会认识 10 年前改行当 CTO 现在痛不欲生的朋友。

简而言之:想做的做不好,能做好的不爱做。

那我们该怎么办?有一个办法是:创立一个类似于 CTO 的职务,但不是像工程总监、工程副总裁,技术总监这种我们耳熟能详的职位。这些职务在不同的公司意义不同,但是我希望以后会慢慢的稳定下来。

我也见过 CTO 做纸上工作,技术总监做技术工作,但大都效果不好,因为他们都有管理背景,却又都不想搞技术,我认为这都是因为管理层没有人理解技术领导所需的技能造成的。

招聘 CTO 的建议

  • 如果你想招聘 CTO ,好好考虑一下你需要的技术和背景;
  • 如果你的团队需要 技术领导 ,那么找一个高级工程师,给他时间和空间熟悉非技术工作。帮助他,明确说明你需要 CTO 做什么;
  • 如果你的团队需要运营管理,那么找一个有运营背景的人,让他找一个技术总监,并明确他们的责任分工。

成为 CTO 的建议

仔细想想你想得到什么,以及你想成为什么样的 CTO 。 你可能更喜欢工程总监,甚至只是一家大公司的技术主管。

但万事开头难。多问问题,寻求帮助,虽然这会让你感觉筋疲力尽,但如果一切顺利,你会为你的团队和同事感到骄傲的。

最后叮嘱一句:了解领导和管理之间的区别,知道何时用什么。

原文链接: https://hackernoon.com/the-problems-of-the-cto-role-c2a143a1cec7

TGO 鲲鹏会 ,是极客邦科技旗下高端技术人聚集和交流的组织,旨在组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领导者社交网络,线上线下相结合,为会员提供专享服务。目前,TGO 鲲鹏会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成都、硅谷、台湾、南京、厦门、武汉、苏州十二个城市设立分会。现在全球拥有在册会员 800+ 名,60% 为 CTO、技术 VP、技术合伙人。

会员覆盖了 BATJ 等互联网巨头公司技术领导者,同时,阿里巴巴王坚博士、同程艺龙技术委员会主任张海龙、苏宁易购 IT 总部执行副总裁乔新亮已经受邀,成为 TGO 鲲鹏会荣誉导师。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