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用科技改善养老,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intu360.com/a65630.html?s=70&o=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用科技改善养老,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

摘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在2001年其实就已迈入了老龄化时代。2018年,65岁及以上人群人口更是达到1.67亿人,占比接近12%。

122222222222222

歌曲《当你老了》曾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文艺深情的歌词感动了千万人,但被文艺渲染过的现实,往往并不那么温馨浪漫,想要足够优雅地度过余生,每个人都必须迈过一道现实门槛:养老。

在国家层面上,考虑到中国人口基数的庞大体量,养老问题是横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艰难路障;在个人层面上,养老恐慌在当代年轻人中不断蔓延滋长,独生子女们不但要操心如何更好地为父母养老,还要担心自己未来是否将无所依靠。

事实上,在许多人口专家眼中,仅凭“养儿防老”,“人多力量大”等传统认知,已不足以抵挡社会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的大势所趋,在他们看来,这个时候,与其螳臂当车,不如另辟蹊径。

要知道,现在有一项专门的研究学科,就叫做“Gernotechnology”,中文解释大概是“老年福祉科技”。譬如我昨天还看到一条新闻,说由于社会老龄化问题严重,日本企业INNOPHYS发售可穿戴肌肉辅助外骨骼设备,帮助老年人延长工作年限,或缓解老年人间的看护对身体的损伤。

再譬如,尤令人欣喜的是,在中国,一些城市正在尝试借助技术的力量,让60岁以上老人提前享受到“老年福祉科技”。

今天,我想借助这个例子,让你更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技术力量意味着什么。

进退两难的年轻人

让我们先从“养老难”问题谈起。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在2001年其实就已迈入了老龄化时代。2018年,65岁及以上人群人口更是达到1.67亿人,占比接近12%。

与之相伴的是,逐渐成长为社会主力军的90后,他们大多属于独生子女,倘若遵循最为传统的“家庭养老”路径,他们是负责父母养老的唯一承担者,这让即将而立的90后感到压力倍增。

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压力之外,年轻的独生子女一代,还被舆论告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要给予父母足够的精神关怀,这对于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而言委实过于艰难——尤其是在当今这个“996”屡上热搜的时代,前路是模糊不堪的个人梦想,背后是任务艰巨的父母赡养,年轻人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但这还没完,残酷的是,除了正在老去的父母,90后年轻人需要惦念的,还有终将老去的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和身边的年轻人(尤其单身族)谈起养老问题,大多数人都缺少一个稳定的预期。”

那么问题来了:漂泊的90后该怎样面对父母的晚年?他们自己的晚年又将如何?日趋增多的不婚不育群体,他们是否将老无所依?

这些问题很复杂,没有标准答案。但如前所述,当你在撰写养老计划时,若感到一筹莫展,也许开头那支京东云城市云脑的视频能提供些新的思路。

这要从京东云城市云脑的核心产品“城市智能运行中心(AIOC)”谈起。AIOC是一整套涵盖城市方方面面的综合系统,汇聚了城市运行相关的各类数据,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联动城市资源,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从感知到认知,从预测到决策的完整闭环,在不同维度上提供态势呈现,监测预警,联动指挥,分析决策,趋势预测等多元化服务。

其中就包括养老。城市智能运行中心的“智能养老管理服务平台”,或许是当前“科技养老”最现实的解决方案。

这个平台包括三部分。

首先是智能养老态势监控,它对城市的智能养老服务整体运行态势实时监控,提供对老人数量,养老机构,养老人口构成,养老服务的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理情况,财政投入,服务人次以及各类保障服务的数据统计情况。

其次是对养老人员的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完成信息录入,信息更新,信息删除以及信息导出等功能,且支持对养老人员基于名称的模糊查询和养老人员的分类查询功能。

更为重要的是,平台可根据不同老人的数据分析,对养老服务中的助餐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紧急救援服务,家政服务,社区服务,日常生活服务,上门服务,鲜果蔬菜服务和超市便利服务等的服务次数,频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实时反映各项养老服务的运行态势。

技术的慰藉

毫无疑问,这一平台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希望提升生活质量的老人,尤其是城市中的空巢老人,它能为每个老人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服务。

而这种如家人般的“一对一”定制化关爱,则得益于云端大数据的精细化深耕。

让我们不妨以一位退休老人“刘大爷”为例:城市云脑将通过缜密的数据采集筛选,在政府养老数据库中构建其专属画像,通过不同维度的数据精准呈现出“刘大爷”的方方面面,同时结合政府和社区的养老帮扶政策与措施,为“刘大爷”定制专属于他的养老方案。城市云脑可通过实时监控,完成对数据、信息、服务的全方位覆盖,帮助更多的“刘大爷”实现智能精细化养老。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借助智能养老管理服务平台,老人还可以被最新的AI技术惠及。譬如基于AI人脸识别技术,老人能刷脸完成养老金身份审核,更有在服务网点对老人身份进行精准核实,提供刷脸吃饭,养老上门服务,医疗检查等服务,省去手机扫码等对老年人其实并不友善的复杂操作。

嗯,“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此刻在一个城市发生的故事,很有可能在全国大范围内复制。

当然,读到这里,我猜一定会有人说:技术养老纵然很好,却总感到缺乏温度。

其实在我看来,所谓“老年福祉科技”的真正意涵,是让整个社会开始愿意去相信:无论是现在年轻人的父母,还是几十年后的年轻人自己,来自技术的慰藉,至少能让他们在“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时,心态变得从容一些。

我想,这已是当前技术能够做到的全部。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