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回眸金融科技2019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intu360.com/a65599.html?s=8&o=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回眸金融科技2019

摘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1785年开始,长达200年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演进,推动了全球金融互联网的建立。

2019120903111111111

2019进入尾声。有人用“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来形容即将过去的一年,也有人说2019年的金融科技经历了高光与落寞。

央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发布、大数据风控行业的整治、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强势崛起、数字货币雏形初见、金融监管科技的蓬勃发展和监管沙盒的落地、风控技术跟随行业的变化而发生的深刻变化、3D感应技术的兴起等等,这一切都在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金融科技未来发展的宏伟画卷。

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2019年金融科技发展的那些关键时刻吧。

央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2019年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中国人民银行于8月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对未来3年的金融科技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它的发布,将结束目前金融科技发展的无序状态,有利于构建多层立体的金融科技发展体系;避免了金融科技行业很多重复建设,鼓励大家发展特色的、面向具体的领域、场景的金融科技,而不是大而全的发展。

《规划》明确了金融科技的发展目标:金融安全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提升,法律支撑体系不掉队,金融科技产学研生态闭环。《规划》的几个关键词是行业数据静源融合、分布式数据库长期规划、智能金融要能“看懂文字”“听懂语言”、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统一的金融风险监控平台、金融科技新产品纳入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

金融科技进入强监管时代

“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只有持牌机构才能通过金融科技提供创新的金融服务产品,科技公司可以通过提供技术支持、技术解决方案等方式和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参与金融科技的创新。”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12月12日在“2019中国金融科技上海高峰论坛”的表态,预示着金融科技的监管进入快车道。

其实,一系列监管政策已经陆续出台:

2019年10月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央行将支付技术产品认证拓展为金融科技产品认证,发布了《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和《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规则》。首批被纳入《认证目录》的11个产品种类,大部分与支付相关。《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规则》指出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的基本模式为:型式试验+获证后监督。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所有对外提供的金融科技产品都需要通过金融科技产品认证。

2019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 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的通知》(银发〔2019〕237号),未来移动金融客户端APP将要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实名备案审核。

金融科技正规军入场

以小米、美团、滴滴、美的、OPPO为代表,拥有流量和产业链的产业链金融新贵出现。这些新贵,有流量、有场景、有数据、有运营、有技术,一出现就吸引了众多银行机构的合作。

a3e7565f-af29-6055-4c5e-21842dd3f611.jpg

与此同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纷纷成立,银行正式进入金融科技战场。可以预见的是,金融科技将从部分的应用落地,开始成为金融业重要的基础设施。

b4bd564a-fd01-44f3-8fcf-f69889a15c46.jpg

金融监管科技大步向前

国家非法金融活动风险防控平台加快开发建设,已对12个重点地区200余家高风险机构进行全面体检扫描。

中国证监会正式印发《中国证监会监管科技总体建设方案》,在监管科技3.0中规划了账户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实体画像、交易异常检测、舆情分析、金融文档分析等基础技术能力。

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利用金鹰系统在广东率先建立了地方金融风险全流程管理机制,实现“主动发现—精准预警—深度分析—协同处置—持续监测”的全链条防控机制和闭环管理。

北京市开发的“冒烟指数”可以基于海量大数据资源,通过企业合规程度、网络投诉率、收益率、特征词命中率、传播力等多个维度,利用特征词赋值、模型量化、信息比对,使用机器学习和迁移学习等算法综合分析计算目标企业非法集资风险,已经应用于北京市房山区基金小镇拟入驻企业的风险检测。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建设的“灵鲲”金融安全大数据监管平台,从基于人工智能的平台识别、基于数据挖掘的多维度信息关联、基于知识图谱的平台风险指数计算、基于涉众人数增长异常规模预警四个方向入手,结合深圳市金融办整合的深圳市40余个行政管理单位的政务数据,运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能够对P2P 、投资理财、外汇交易等十多个金融类别进行识别与风险指数计算。

数字货币体系雏形已现

数字货币领域精彩纷呈:一些国家开始数字货币的试点,区块链技术在隐私保护和支付时延降低方面进一步突破。

美国Facebook公司发布了基于多种货币抵押的数字货币Libra,但是阻力重重,欧洲五大经济体已经明确反对Libra进入欧洲,美国对于批准Libra依然十分谨慎。

2019年2月,美国摩根大通在美国创造并成功测试数字货币JPM Coin。摩根大通内部区块链平台Quorum的银行间信息网络(IIN)2020年1月将进入日本, JPM Coin基于摩根大通的Quorum区块链技术平台(基于以太坊的联盟链,支持交易和智能合约的私有化)。

日本瑞穗银行将于2020年1月开始,使用数字货币J Coin进行公司结算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四大行、三大运营商参与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项目有望在深圳、苏州等地落地。该项目由央行货币金融局牵头,数字货币研究所负责法定数字货币DC/EP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2019年混币机制进一步发展,将提高比特币的匿名性,防止黑客攻击,但是也对监管带来了挑战。链下支付协议microRaiden通过P2P单向微支付通道降低链下支付的时延。同态加密已经被应用于区块链,提升区块链公共账本的个人隐私数据保护。

刷脸支付纳入金融科技试点

线下刷脸支付已经纳入央行的金融科技试点。苏宁BIU无人店上线了基于机器视觉矩阵的、动作即交易的无感知支付应用,蚂蚁金服上线了蜻蜓刷脸支付系统,中国银联上线了云闪付刷脸支付功能。

刷脸支付无需掏出手机、银行卡,即可以完成购物交易,是对金融交易体验提升的一个里程碑刷新。刷脸支付技术的推广,是不是有可能给当前的线下支付市场格局带来些许的变化,还有待时间的回答。

未来人脸识别技术中,3D感应(3DSensing)技术将成为主流,到2023年,全球3D感应技术市场约为185亿美元。作为3D感应技术的两种方式,3D结构光和TOF还在不断的竞争发展。苹果公司iPhone X的Face ID已经应用了3D结构光技术,VIVO公司展示了TOF3D感应技术。TOF技术通过光脉冲技术测量目标飞行时间,3D结构光通过红外投射器向人脸发射无数光点获取反射信息,即使黑天也可以人脸识别。

语音情感识别技术开始出现

2019年,语音情感识别技术开始出现,非文本的语音情感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60%-70%,已经开始应用于信用评估、电销和催收的人工质检。很多银行的APP已经支持基于声纹识别的身份验证。

声纹识别是根据语音中所蕴含的说话人的个性特征去识别该段语音所含说话人身份的过程。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相比,声纹识别具有不会遗失和忘记、不需要记忆、使用方便等特点。

2018年10月9日,《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JR/T 0164—2018)由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标志声纹识别技术已经可以应用于移动金融场景了。

2019年,在国内,声纹库也和指纹库、DNA库一样开始建设。深度对抗学习(GAN)已经应用于口音识别区分,深度嵌入学习如d-vector已经开始应用于声纹反欺诈。句子识别、短时语音问题还有待于技术的进步。2019年,面向无线耳机的骨声纹识别技术也已出现,可以通过声纹验证身份,调起金融应用。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1785年开始,长达200年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演进,推动了全球金融互联网的建立。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想象,金融科技将深刻变革传统金融服务流程、极大的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让更多的人更容易的获得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从而实现推动金融服务像水一样的渗透到各种场景中去。

最后,借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一段文字,来展望金融科技的发展前景:

 “她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让我们期待金融科技在2020年的光荣与梦想。

文 | 苏宁财富资讯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