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电子烟巨头Juul败退中国:外资入华,出师未捷身先死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tech.sina.com.cn/csj/2019-12-16/doc-iihnzhfz6137935.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Rn2Abe2.jpg!web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黎明   编辑/魏佳

来源:燃财经(ID:rancaijing)

从0到380亿美元估值,这家公司用了3年;从380亿美元缩水至164亿美元,它只用了1年。这家叫作Juul的美国电子烟公司,讲述了一个大起大落的商业故事。

Juul曾是电子烟行业的神话。去年12月,它以380亿美元的估值被并购,1500名员工获得总价值20亿美元的奖金。

巅峰之后它遭遇滑铁卢。2019年,各种有关电子烟致死和诱导青少年的指控,像雪片般向它袭来。12月,Juul的早期投资者将它的估值削减至164亿美元。

对中国这个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电子烟市场,Juul觊觎已久,但如今正在节节败退。它在淘宝和京东开设的店铺,产品上线一周即被下架,网售禁令再给了它一记重锤。

跟大部分外资入华一样,它试图在中国搭建本土团队,变成一家“更接地气”的跨国公司。它租下了联合办公品牌WeWork在北京上东双子座地区几乎一整层的空间,摆满了崭新的工位,但少有房间被坐满。大部分时候,那里只有几个中国区高管,每周跟美国总部进行电话会议。

一位接近Juul的人士告诉燃财经,11月初的网售禁令出台之后,Juul中国区的业务就基本处于停摆状态,招人计划全部暂停,“先观望国内市场,等候美国总部的指令”。

此前业内传言,Juul中国区CEO将由宝宝树创始人王怀南担任的消息,实际并不属实。业内人士向燃财经确认,实际人选是前宝宝树商业合伙人魏小巍。但是,目前Juul中国区高管团队处境尴尬,美国后院起火,中国业务停滞。

对于Juul在华发展情况,Juul方面表示不方便回复。

这是一个典型的外资入华、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故事。

01

“狼来了”

今年7月,一则消息在中国电子烟行业流传——美国电子烟公司Juul将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这是一则让人躁动的消息。某种程度上,国内电子烟市场的火爆,是因为受到了Juul成功的激励。成立仅三年的Juul,在美国占据了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是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创业公司。国内的玩家们,试图在中国复制一个Juul。

Juul的总部在美国旧金山。其电子烟产品在美国设计,烟液在美国混制而成,硬件是由位于中国的代工厂加工完成。但最后的成品,则流向美国等海外市场,中国虽然是其最大的生产国,却不是它的主要市场。

其中原因,是因为2018年以前,中国的电子烟市场尚未成熟,所以Juul仅将中国作为其全球产业链的一部分。

直到2018年下半年,国内电子烟行业开始火起来。跨界玩家入局,行业掀起千烟大战,一时好不热闹。

eQ3aAr6.jpg!web

然而,国内电子烟格局未定,Juul就来了。

跟随Juul一起来的,还有1亿美元的市场预算。根据媒体在7月的报道,Juul计划15个月内,在市场投放至少1亿美元进行品牌建设及营销工作。这入华的第一枪,打在了营销上。

按这来势汹汹的架势看,Juul的产品将很快流入中国市场,似乎必然在中国引发一场恶战。实际上,早在2018年下半年,Juul就已经在为进军中国做准备。

2018年10月2日,上市公司华宝国际宣布将持有62.7%的VMR Products股权出售,作价7500万美元。VMR是一家美国老牌电子烟公司,创立于2009年,旗下V2品牌一度是美国前三的电子烟品牌。这家公司在2015年被中国公司华宝国际收购。

这次从华宝国际手中接盘VMR的,正是Juul,最后实际成交价为5000万美元。与此同时,Juul从VMR另外5个股东手中收购了剩下的股权。交易完成后,VMR成为Juul的全资子公司。

收购完成后,VMR的产品线并没有和Juul合并,而是在中国推出“GR吉尔”品牌,授权中国一家叫做“南京度珥美”的公司销售,京东和天猫是主要渠道。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视为Juul在中国市场的一次试水。

2018年12月25日,Juul在中国大陆的运营主体——由Juul全资控股的玖尔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Juul的真身正式进入中国。

2019年3月和4月,玖尔电子的苏州分公司和深圳分公司,分别先后成立。苏州是飞旭电子的所在地,而飞旭电子是Juul在中国最大的电子烟制造商。深圳是麦克韦尔所在地,后者服务于Juul和悦刻等电子烟品牌。 从分公司的布局来看,Juul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从生产端布局中国市场。

紧接着,Juul的中国区团队开始搭建。2019年6月前后,Juul和贝恩咨询达成合作,后者为其提供中国区的落地事宜,包括初期团队搭建、企业规划、人才招聘及供应链落地等工作。魏小巍和另外几位具有国际背景的高管,不久后成为Juul中国区高管团队成员。

到了7月,Juul进军中国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只差一声令下。

02

出师未捷

跟大部分电子烟品牌刚起步的光景一样,Juul一开始就将销售的重点放在了线上电商。

“Juul旗舰店”在8月悄悄上线天猫,采用了天猫二级域名,并且很快完成了店铺首页装修。与此同时,业内流传Juul已经和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店铺将很快上线。

一位长期观察Juul入华动态的电子烟创业者表示,Juul一开始入华的姿态相当低调,前期未做任何宣传,采用的是先打线上的逻辑,资产相对较轻。在苏州和深圳布局分公司,是为后期搭建本土供应链做铺垫。

烟草是敏感行业,电子烟更像是在虎口夺食,尤其对于Juul这样一家外资背景的大玩家,高调显然并非明智之举。

很多跨国外资入华,会把中国区的办公地址,选在北京或上海的核心地段,比如北京的国贸、华贸、金融街等世界500强集中的写字楼地段,力求高大上。Juul在北京的办公地址选在了四环外一栋并不显眼的写字楼,最近的地铁站离它有两公里。

相对隐蔽的办公地址,却准备了大量的工位。中国区的招兵买马在悄悄进行。从宝宝树离职加盟Juul的魏小巍,此前是宝宝树COO及副总裁,兼电商总负责人。

在渠道拓展上,Juul采用的是授权经销模式。它在中国选了两家经销商——杭州淘呀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金涌和商贸有限公司。业内人士透露,在当前的电子烟代理分销领域,这两家公司并不知名,“听起来像是做电商代运营的”。

实际上,这两家公司分别是Juul天猫旗舰店和京东旗舰店的所有方。也就是说,Juul将其在中国分销的职权交给了这两家代理商,包括在天猫和京东开店。

9月9日,Juul天猫和京东旗舰店正式上线,价格略高于国产品牌,国内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店铺购买。9月13日,两家网店突然下线,15日经过短暂重新上线后,在16日再次下线,从此一直未上线,Juul也未说明原因。

aIR7jyU.png!web

Juul精心筹划一年多时间的入华计划,刚打响发令枪,就遭遇了当头一棒。据外媒报道,Juul的一名发言人曾于9月17日对媒体表示,“我们期待与相关方继续对话,以便我们的产品再次上架。”

国内期待已久的电子烟国家标准,并未如期在10月发布。随着双11的日益临近,大大小小的电子烟玩家,纷纷摩拳擦掌备战双11,打算趁机消化一下积压的库存。这其中,就包括Juul。

但是,国内的电子烟没等来国标,却先迎来了监管。11月1日,电子烟网售禁令发布,引发行业大地震。国内电子烟品牌纷纷积极表态,坚决拥护监管,表示将进行整改。

蹊跷的是,在所有电子烟品牌都在从电商平台下架产品时, Juul却在当天重新上线了天猫旗舰店。

据接近Juul的业内人士向燃财经透露, 网售禁令出台当天在天猫上线店铺的行为,Juul的中国区管理团队并不知情,是经销商自发的行为。

当然,这个看似飞蛾扑火的举动,很快就被打脸。Juul的旗舰店很快下架。事实上,在双11到来之前,所有电商平台都下架或屏蔽了电子烟,中国电子烟市场没能熬过双11。

电商渠道彻底被禁。Juul在中国市场遇挫,出师未捷身先死。

03

败退中国

Juul在中国的业务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为什么产品着急上线,其实还是想用业绩说话,至少在中国打一仗,让美国董事会知道,中国团队还是挺牛的。”一位接近Juul的人士说。

Juul中国区团队需要从美国总部获取更多支持,需要有一场战役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但事实是,他们手中并没有太多好牌。

Juul入华采取了典型的外资打法:先找一家顶级咨询公司负责顶层设计,在当地就地组建本土团队,搭建本土供应链。待本土团队成型,再逐步进行战略的落地执行。具体在中国, Juul将这项工作交给了贝恩咨询,但本土团队的搭建并不顺利。

分销商则承担了具体的渠道拓展和产品销售职能。但从实际效果来看,Juul中国区团队对分销商的管控是不足的,甚至对国情的把握都有所欠缺,以至于会出现在网售禁令出台时上线店铺的行为。

网售渠道被切断后,国内的电子烟玩家纷纷将战火烧到线下,争抢线下渠道。相比本土玩家的灵活和敏锐,Juul的动作要迟缓太多。直到现在,Juul在中国只开设了一家线下体验店,位于南京苏宁慧谷。

Juul体验店的工作人员告诉燃财经,这个店铺由Juul经销商所开,他们在今年拿到了Juul在中国大陆销售的代理权。本来销售的阵地是放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11月的网售禁令出台后,他们才在线下开了一家体验店。

n2UfIfI.png!web

中国市场陷入僵局,美国却后院起火。

在美国大本营,Juul正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Juul原CEO凯文·伯恩斯已经在9月离职,奥驰亚前高管克劳斯·威特接替了他。10月,Juul发生高管大更迭,CFO和其他3名高管被更换,同时传出将裁员500人。在美国最受欢迎的调味电子烟,已经被Juul停售,接受FDA审查。

“中国业务停止扩张的直接原因,是必须先把美国的事情搞定,这样才知道美国以外的市场,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一位接近Juul的人士对燃财经说。

中国市场不是Juul当前的优先级。“在当前阶段,中国市场做好了不会加太多分,但如果做不好,那一定是减分的。”“这是一个完整的story,美国总部需要各种观点去支撑这个格局。”这名人士表示。

品牌和舆论是一把双刃剑。

美国接二连三的电子烟相关致死案例,以及国内愈发严格的监管落地,让电子烟的创业环境一时风声鹤唳。来自政府层面的打击,以及大众层面的质疑,让电子烟市场雪上加霜。一位电子烟创业者直言,“过去,在国内提到Juul是加粉的,但现在一定是掉粉的。”

在中国市场,Juul还要面对来自以悦刻为代表的本土玩家的强势进攻。

成立仅两年的RELX悦刻电子烟,已经在中国市场打下了半壁江山。据悦刻方面透露的数据,截至2019年8月,悦刻的市场份额高达60%。它的创始人汪莹,曾任Uber中国杭州总经理,后升任中区总经理,在Uber入华时打过仗立过功,深知外资进军中国市场的玩法。

今年7月Juul即将入华的消息传开后,汪莹在朋友圈表示:“其实悦刻在产品、研发、社会责任上从来不输外国企业。大家既然都让我‘保家卫国’,那我就真诚说一句:Uber的亲身经验教训告诉我,主场作战会更尽兴,更能淋漓尽致发挥!”

在产品层面,Juul最大的技术创新——尼古丁盐技术,在中国并未获得专利。一位资深电子烟烟油专家告诉燃财经,“尼古丁盐”是尼古丁跟有机酸结合的产物,这是一项传统技术,只不过Juul将之命名为“尼古丁盐”,并在电子烟产品中做了规模化应用。但从技术层面而言,它没有创新性和新颖性,所以无法在中国进行专利申请和授权。这意味着,其他玩家都可以在中国使用这项技术。

显然,进军中国市场,Juul要学的还很多。

在12月的国际电子烟展销中心上,悦刻、雪加、小野、火器等头部品牌都将产品摆上了货架进行展示。Juul也参加了这次展览,但Juul的货架空无一物。一位现场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内部政策没捋清,没上他们的货。”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3mYvyam.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