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要清退所有低端工程师的创业公司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2352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17-11-27 08:05
一家要清退所有低端工程师的创业公司
有这么一家创业公司,在发展早期的时候,招了大量的底层员工。
别的公司有前端工程师、后端工程师,在这家公司里,他们统一管这些人叫低端工程师。
后来,随着公司发展,这些低端工程师变得可有可无。这些人留下会影响公司的成本结构和报表,何况公司的工位也不够用了。
于是,管理层就找了个导火索,不顾大家建议,决定在短时间内清退所有低端工程师。
他们没想到,这些低端工程师里面,也有前端、有后端,他们的突然离开造成了一大波人的恐慌。
但管理层始终认为,做这件事是为了公司长远的发展,是造福公司中的每个人。
管理层也认为自己毕竟还是家创业公司,只要想办法维持高速增长就可以掩饰和拖延一切问题。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保证公司内部发展的规则和每个员工的权利,从来都不是为了让公司能快速发展,而是为了让公司能避开系统性风险,维持稳定发展。
一家创业公司早期的指数增长是靠创始人的天赋、能力、远景等等,这个时候如果过于被世俗规则牵绊,反而不是好事。
但所有公司后期的维系还是要靠规则,这个时候如果还是靠少数人的直觉,就会尾大不掉,遭遇深坑。
所以,创业公司要明确知道自己应该往有规则的路上走,不能放任听之。毕竟没有什么公司能一直是一家高速发展的创业公司。
而且,其实大多打抱不平的员工,自己也没想明白这件事意味着什么。
所有留下的非低端工程师,手里都拿着公司的期权和股票,都是和公司绑定在一起的。
其实在绝大多数人眼里,留下的人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既得利益者。
今天帮低端工程师说话,其实也是站在创业公司的角度,为了让公司更好,也为了让自己更好。
不然,如果未来哪天低端工程师真的闹起来,觉得所有的底层代码都是自己写的,要把那些所谓的前端和后端工程师都拉出来批一番,要平分他们所获得的功劳,只怕没有一个人会有好日子过。
关于创业公司和裁员,去年我还写过一篇文章,也是42章经历史上唯一被强制删除的一篇,今天自我阉割后再次发在这里。毕竟过去的一周太过于魔幻现实主义,以此作为纪念:
在一年前,当我还是一个投资人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工作无缝环绕。吃饭、喝咖啡都不用说了,就连偶尔坐个地铁,旁边坐的都是在聊创业和投资的人。
每次我都很想过去说:
“孩子,好好上学不好吗?校园代收发快递融不到钱的。”
“大叔,别做社交软件了好吗?还社群+O2O,真心都死了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聊创业的人少了,聊资本寒冬的人多了。我觉得这是好事,互联网的天生垄断属性,自然让创业变成一个具有赌博性质的游戏。如果二级市场里的散户是韭菜,那么一级市场里的散户就是炮灰。韭菜割完还能长,炮灰散了就灰飞烟灭了。
最近,这个趋势又开始向更有意思的方向转变了。我已经很多次在地铁上听到旁边有人在聊:
“你们公司融到钱了吗?”
“公司说再待久一点就要发期权,是什么意思?”
“咱们公司总这么靠投资人养活也不是事啊,什么时候才能赚钱?”
一个很可怕的经济传递就这样在地铁上完成了。
一大波融到钱的人,招了比他们更多量级的人,然后遇到了资本寒冬,最终焦虑的是投资人和创业者,但真正付出代价的是这些创业公司的从业者们。他们甚至不懂什么是 VC、什么是期权,不懂为什么公司一直在赔钱,还一直有人给钱。但突然有一天,他们觉得自己要开始关心这些问题了,因为他们看到了身边人的窘境,与自己摇摇欲坠的未来。
可以说,二级市场的韭菜害的是自己,一级市场的炮灰害的是一连串人。所以创业者们真的不要再转发说创业有多难,做 CEO 有多难了。创业者每次看着自己的员工都应该抱有一颗感恩和敬畏的心,最难的永远是这些人。
我曾经见过凌晨一二点几个外卖员在一起抱团等单子,见过凌晨三四点同城配送的司机为了生计去仓库拉货,见过背着比人还大的包、还要拿着张床坐地铁跑很远去上门按摩的人。他们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客气的人,他们进门前都要小心翼翼拿出鞋套,走的时候都要鞠个躬想要一个五星好评。
这些在城市中从早到晚穿行的外卖员、快递员、专车司机和各种互联网工作者,他们的行为和路径像极了我们城市网络中的底层搬运工。这些付出劳动养活自己的人,为什么得不到你们那么巨量的关注?其实,可能只是因为他们离你太近了。
2015 年的一项政府数据说,全国每天新成立的公司有 12000 家。那么全年就是超过 400 万家公司,假设平均每家公司只有 5 个人,也是影响到 2000 万个人,这还只是 2015 年一年。
单苏州一个二线城市,政府的目标就已经是要在 2020 年前开 300 个孵化器,对接 30000 家创业公司。而据安永的一份统计说,去年已经有 500 亿美元投进了创投市场。
你要知道,从专业投资的角度来说,如果一家公司的客户全都是初创企业或小客户,那么这代表着不稳定。政府层面引导的全民创业在短期内创造了就业,但在长期来看,供需关系的失衡几乎是一种必然。
之前有一篇标题叫《裁员!裁员!裁员!创业者们的寒冬大逃杀》的文章,在朋友圈也是被转了无数次。但大家大都从创业者和投资人的角度感慨,却很少有人问一句,被裁的人去哪了?大逃杀、大逃杀,逃的是资本方、创始人和公司,杀的是谁?
最后,故事从地铁开始,也从地铁结束好了。
以前我很讨厌坐地铁抢座的人,觉得那根本就是渺小人格才会做的事情,我才不要同流合污,所以渐渐上了地铁都不坐了,只站着旁观,看到别人抢座我在旁边就会有一种优越感。我觉得这大概和转发并评论的行为差不多,应该叫做“出世”?
但现在眼前有座的话我就会去坐下,因为这样才能自己掌握资源和主动权,才能保证在老弱妇孺上车的时候可以有人让座给他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尽好自己的责任,为需要的人争取资源,这就应该称为“入世”吧。
“如果一个人为了钱犯罪,这个人有罪。如果一个人为了面包犯罪,这个社会有罪。”
我相信这句话本身是对的,但赎罪的方式有很多种,却绝对不仅止于转发。
最近一周里,有太多的无力感,就是因为我们能做的只有转发。
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抢到座位的人,把座位让出来。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