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盒马反思了,阿里呢?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QrAJbaZ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vaqaQfy.jpg!web

RjQJJ3I.gif

出品 | 虎嗅精选组

作者丨刘宇豪

编辑 | 

题图丨视觉中国

反思是盒马鲜生(下称“盒马”)最近半年多的主题。从管理失职,到策略选择,盒马谈了很多,始终没超出反思自身的范畴,但这些并不是造成盒马走到今天的全部原因。

今天我们试着换个视角来看待盒马。虎嗅精选认为,盒马今日之问题,其根源实则来自阿里巴巴(下称“阿里”)。侯毅未必不清楚他一直所面临的窘境,但对他而言,这事儿更像“哑巴吃黄连”,并且,从侯毅的层面而言,阿里能给什么,不能给什么,都不是他能有极大能力去改变的。

当一家公司的管理层因为巨头的战略规划而不是某个愿景聚在一起,当一家公司的商业创想为填补巨头业务生态而不是来自市场需求,当一家公司的大部分员工对号召者初心知之甚少,那么,当这家公司出现任何问题,你很难不把问题与背后发号施令的人联系在一起。

所以,在盒马这个案例中,阿里的问题是什么?

# 本文为盒马深案例的精选缩减版,魔鬼藏在细节中,即刻加入虎嗅精选黑卡计划,解锁1万字原文

EbeEV3F.png!web

定位与实践的拧巴

阿里构筑起了中国互联网领域最强大的生态系统。这家公司秉承“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宗旨进行业态扩充,以“能否做合作伙伴做不了的事”为判断基准来决定是否需要深度参与。

盒马是阿里首个亲自下场的线下产物。不过,这个业态是否一定需要阿里亲自下场,且需要如此深度参与,其实值得商榷。

往前看,被马云称为“商业生涯最后冒险”的菜鸟,是阿里最声势浩大的一次下场的产物。虽然物流这个领域相对原始,但阿里有不做脏活累活的底气——它掌控了电商快递物流的绝大多数份额,依托菜鸟,它站在数据顶端,搭平台、搞赋能——而这事“通达系”和顺丰都做不来。所以阿里有必要深度参与进菜鸟的建构,而菜鸟的实质其实是互联网公司。

说回盒马,其实它还有互联网公司的意味,但又不完全像个互联网公司。毕竟,阿里从未站在线下商业数据上游,这片土地也从未被任何一家巨型公司所主导。所以从线下找增量,进而用数据赋能,阿里只能靠自己。

若再深究阿里为什么还要亲自下场的原因,无怪乎两条:

1. 阿里在生鲜领域的帮手不多,易果做B2B,大润发成名于大卖场,行业主要参与者皆被腾讯拉拢;
 
2. 线上格局已定,眼下零售行业的想象力主要在线下,阿里不太可能把自己在下个10年能继续领跑中国数字商业的机会交给别人。如此变数太大。

但问题在于,由阿里亲自下场的盒马,线上思维太浓。比如在他们关于前置仓的最初设想里,根本没打算设置“门店”。理想中,用户只要拿盒马APP下单,等着前置仓出货、外卖员配送就完事了。这是每日优鲜的打法,但这套打法逻辑上说得通,在实操层面却很难奏效。

后来之所以盒马加上门店一层,一是为了引流(不吆喝,线下流量从哪来?);二是考虑成本——那么多商品,尤其是活物,用城市前置仓养着,太划不来。这才有了之后线下经营等一系列动作。

但归根结底,盒马从没把自己当成苦哈哈的线下零售同行。同时,甭管有店没店,盒马都要把线下流量引到线上——用盒马APP结算。

然而,决定线下流量引到线上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是,线下经营质量。这是一套包含从选址、供应链、库存到定价、管理、策略等诸多因素在内的复杂程序。坦白说,盒马要全力做的这部分,已经脱离了互联网公司所擅长的领域。

不擅长,又不得不做。这种错位让盒马经营很拧巴。

我们在此用仅支持APP结算来举例说明,盒马由于想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而给自己挖了怎样的坑。

首先,仅支持盒马APP结算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阻隔了一部分线下流量,如此一来不适应用APP或者在线结账的顾客就会被阻挡在盒马门外,而这类人群通常是上了年纪的男性和女性,他们往往是一个家庭一日三餐的决策者,这一点在下沉市场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而注册盒马APP的用户,绝大部分是淘宝、天猫的用户,由于日常消费预算有限,这样一批用户很可能因为在天猫或淘宝下单了,就不在盒马下单。消费升级不是每月3000元用于购物,因为盒马出现就改成5000元用来购物了。再说了,有盒马却没用天猫/淘宝的用户能有多少呢,恐怕不多吧。

这样一来,在相同的购物品类和种类上,盒马不可避免地与兄弟部门展开竞争。

下面是我在618之前随手对盒马APP与天猫APP购物页面的截图,天猫明显要更便宜。当然,这也不是盒马第一次被人说贵了。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在盒马上下单,一小时内就可以吃到杨梅,我在天猫下单却要等上几天,所以哪怕贵点,我也乐意用盒马。虎嗅精选只能说,盒马满足的更多的是偶发随机性需求,而通过天猫,却解决的是日常、可计划性需求,显然,后者才是消费的大头。

EFVVZju.jpg!web

(左为天猫生鲜购物页面,右为盒马鲜生购物页面)

【盒马执着于互联网定位还造成了哪些动作变形?盒马与兄弟公司的竞争本源是什么?点此链接解锁原文】

Yb6NJzE.jpg!web

追求协同导致贻误战机

盒马被认为贵,通常有两种情况:

像进口商品、大海鲜就没什么好说的,物以稀为贵,很正常。也就是盒马常解释的“贵是因为品质高”、“同等品质下不算贵”。

另一种贵则是真贵,比如净菜。巴掌大一盒葱花、数量几乎肉眼可见,卖两块五。算上各项时间成本,用户发现在盒马买菜回家做饭,比下馆子还贵,那还不如出去吃。

从商业逻辑来讲,明明净菜对于线下零售或者生鲜电商也好、O2O也罢,是用相对低价来引流的品类,盒马为什么要定这么高的价格?

说到底,价高是因为供应链上成本居高不下。目前盒马在后端的物流配送这些中间环节全部由第三方完成,未来除非盒马能做到产地直采,否则根本没法控制自己家的净菜成本。

不过等一下,盒马不是号称投建区域供应链运用中心了吗?请注意,这是今年年初的新闻,距盒马诞生已经过去了3年。

你可能又会问,为什么盒马在这三年里不做供应链?肯定不是阿里怕烧钱——阿里要是怕烧钱,中国就没有敢烧钱的互联网公司了。但在阿里的规划里,生态下的协同要优于盒马大包大揽全都干了(或许是认为这么做成本最优)。

连续三轮接受阿里投资的易果生鲜,曾被委以帮助阿里建造供应链的重任。但是易果不甘于2B定位(不是所有人都一定配合、认同阿里),硬要自建2C平台,最终导致自己在过去几年没有任何建树的同时,还让盒马错过了投建供应链的大好时机。

更早之前,天猫生鲜也是受害者。而天猫生鲜的受伤害方式与盒马如出一辙,被阿里当做扮演2C的唯一角色与扮演2B的易果协同作战。结果可想而知。

不过就算易果不掉链子,阿里的规划也未必奏效。放眼世界,没有不做供应链的一流零售公司,Costco、沃尔玛莫不如此。

种种迹象表明:盒马首先应该是个零售公司;其次,若盒马不做供应链,就打不起价格战,也做不了精细化管理——这不是协同与否的问题。原因在于,实物,尤其生鲜,不是按下发送按钮就能接收的电子邮件,别人帮着做供应链的话,从时间、效率、精度各维度而言,均有不确定性太高的问题。

这3年间,盒马未必不知道重资产对运营的帮助,但就像开头说的,知道也没用。这是因为:

第一,供应链运营中心成本太高,远非一般快递分拨中心可比,这个级别的投资侯毅说了根本不算;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阿里眼里,盒马你得按照我的规划来做,阿里万亿市值就是这么干出来的,你听还是不听?

【被划入盒马的天猫生鲜与盒马如何协同?点此链接解锁原文】

6RZBjqV.jpg!web

组织文化难题

在此之前有无数人发问,盒马到底是什么。但对大部分盒马人来说,它既非阿里高瞻远瞩的新零售战略,也不是专家口中除了自己没人懂的解读。如果盒马要成为一家了不起的零售公司,它需要一句直抵人心的简单翻译,读给中层和一线员工。

如果给不了员工“是什么、干什么、为什么”的答案,对一家企业而言,其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就无从谈起。

从马云抛出“新零售”概念后,“何为新零售?”几乎成了近几年商业领域的最大一桩悬案。

阿里觉得自己解释明白了没用,得侯毅的管理班子听懂才行,侯毅的管理班子听懂了也没用,中层管理要理解到位才行,中层管理理解到位还不行,还得把具体思想传导给一线员工。团队战斗力的前提是目标明确。

这就是为什么放眼阿里大生态,盒马最为特殊的原因。

第一,新零售几乎成了玄学,不仅仅外面说什么的都有,从盒马内部随便找几个人,说法也是五花八门,更别说对一线员工了,总之是听不懂也听不进去。

第二,和兄弟公司菜鸟、钉钉、闲鱼来比,盒马的创始团队均非阿里嫡出,管理班子是“京东旧将+传统零售人+阿里高管(p11级)/政委”,且不说三方人能不能配合好,光是想一块儿去就不容易。去年底盒马一名内部人士向我抱怨,现在内部最缺的就是既懂线上又懂线下的人,言下之意就是哪一方都没法说服对方。

第三是阿里首次布局线下,带来的大量低学历(相较于阿里)员工涌入。这批人怎么管,对阿里是个新课题。说到底企业是人做出来的,执行力跟不上都白搭,这方面阿里真得向海底捞学学管理线下大军的经验。

以虎嗅目前掌握的情况来说,盒马员工被划分为3种,从低到高分别是第三方(最多的是上嘉物流,还有其它)、盒马编、阿里编。盒马基数最大的员工编制都由第三方公司承包(收银、拣货、上架、配送等),某种意义上,他们既非阿里人,也非盒马人,较为缺乏身份认同感。

盒马方面告诉虎嗅,阿里在盒马各部门安置了政委(阿里巴巴政委文化),但这么做并非万全之策,原因有二:

第一,第三方编制员工与盒马编制员工的两套编制问题,也极有可能在盒马编制员工与阿里编制员工之间出现,这是基本常识。这就好比插班生往往难以融入原班级,更何况有利害冲突的成年人,融入就更是挑战。在两种编制造成身份不同的前提下,任何工作指令都有可能演化成办公室政治。

第二,组织/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业务的精通,或许从阿里来的政委自认为能力足够,但传统零售管理者未必服气,反过来也一样(尤其是盒马目前没做起来)。想想那句盒马内部人士的话, 盒马为何那么缺线上线下都懂的人才,说白了还是谁也不服谁

回过头说,在盒马没有很好处理以上问题之前,盒马文化就还是一团浆糊,组织力也无从谈起。对于没有文化只有目标的盒马而言,“标签门”事件再次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当每个人都不知道身边的人和自己是不是同一种人时,盒马的管理便不会有弹性。

今天盒马不把商品运营权(陈列、价格、促销、采购、毛利)由总部下放给门店,恰恰展示出其灰度管理的欠缺,如果不相信员工主观能动性,那就别指望员工用创造性来回报。

多说一句,阿里在线下的另一股重要力量大润发的创始人黄明端,曾在集权与分权上有很好的动作示范:

总部负责选址、采配,门店掌握商品陈设和经营。线下零售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集权、分权、集权+分权的进化,从目前所处的阶段来讲,盒马还有很长路要走。

【点此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盒马的人员编制还有哪些隐患】

YVFNRv6.jpg!web

去往何方?

今年以来,侯毅一口气推出盒马 F2、盒马菜市、盒马 mini 、盒马小站,共计4个子品牌。这4个子品牌对应了市场上已经成形的成熟业态,分别是便利店、菜市场、社区超市、前置仓(纯配送)。他们将在盒马难以触达的市场进行业态补充。

#盒马为什么要公布4个子品牌,虎嗅采访收集到两种观点。购买虎嗅黑卡,即刻解锁两种观点。

这4种业态在短期内大概率不会成为盒马的发展重心。侯毅和其团队应该明白,不同零售业态之间的借鉴余地非常小,证据是大润发在盒马海南店以及盒小马操盘上遭遇的滑铁卢。换句话说,即便盒马的4个子业态全部跑通,反哺盒马主业态的可行性依然不存在。

从市场环境来看,盒马4种子业态不仅要活下来,还要与同行展开激烈竞争,便利店、社区超市、前置仓领域早已龙盘虎踞。

退一步讲,以盒马目前的组织弹性和人才储备来说,分出4个独立团队做4件完全不同的生意,还要与盒马开店节奏匹配,几乎是项不可能的任务。自4个子品牌公布以来,数量始终停留在1,反倒是盒马依然保持着每月都有新店开张的节奏,然而增速也已放缓。

说到底,阿里依然是中国最强大的电商公司,他们有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以及不少于对手的金钱与时间。只是对夹在竞争对手与阿里大生态之间的盒马来说,之后的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

……

#本篇文章为虎嗅精选深案例盒马鲜生的缩减版,在1万字原文中,我们重点回答了如下问题:

盒马在阿里生态中扮演的角色

阿里对盒马在哪些方面产生何种影响

盒马的具体经营思路

盒马各项业态与市面同行对比

同行能从盒马身上学到什么

盒马未来走向何方

……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此链接,即刻加入虎嗅黑卡计划,与中国商业创新实时同步,洞悉其中魔鬼细节

JJ7Z7n6.png!web

JBnAry2.jpg!web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虎嗅App猛嗅创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