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中国联通曹畅:中国联通云网一体产品研发经验与思考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sdnlab.com/2309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在2019 SD-WAN应用研讨会上,来自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未来网络研究部的高级专家曹畅博士给大家带来了《中国联通云网一体产品研发经验与思考》主题演讲。

09liantong.jpg

曹畅个人认为SD-WAN是个业务名词,网络从技术上讲,主要是给SD-WAN整合产品来做一个支撑,这也体现了当下业务和网络解耦性越来越强的趋势。

曹畅表示,既然SD-WAN是一项业务,公司就需要站在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采取什么样的市场策略,如何进攻又如何防守。作为运营商,在SD-WAN的某一个点或者某一项优化技术上来跟OTT或者初创公司死磕并不是上策。对于运营商来说,更好的选择是把SD-WAN这个点变成面,利用运营商整体网络的优势,从整体上考虑云网一体的产品形态和其支撑技术,而SD-WAN在里面就是一个接入的类型或者说是产品中的一类。

曹畅的演讲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大块:

  • 云网一体的概念及特性
  • 联通云网一体产品介绍
  • SD-WAN研发经验与思考

一、云网一体的概念及特性

近几年,随着云的蓬勃发展,网络也越来越变成云中的总线,所谓云网一体,拿人打个比方,云更多的是外边看到的肉,网络更多的是里面的骨头,因此要构建云网一体的服务能力,这样才是完整的人。

曹畅将SD-WAN理解为云业务的一个触角,未来SD-WAN的发展形态更多的不是看它的连接能力,而是要看业务发展的方向,业务本身来决定它触角延伸的广度和深度。

下图展示了中国联通对云网融合概念的一些思考:

  • 产品融合化——网络与云业务融为一体,云、网端到端统一管理、统一呈现
  • 管理智能化——主动智能的进行调整和切换,满足多变的需求,具备网络随选、网随云动的能力
  • 接入泛在化——广泛分布的网络接入能力,实现一点接入、多点部署、全网服务
  • 平台开放化——对外部能力开放,实现NaaS(网络即服务)、PaaS (平台即服务)能力
  • 部署敏捷化——弹性部署、按需调整、毫秒级时延、分钟级开通

liantong-ppt-1.png

中国联通CUBE-Net 2.0网络转型

中国联通在2015年提出了CUBE-Tet2.0转型计划,主要针对三个点:
1)通信云与NFV;
2)网络SDN化,现在还要再加上AI,涉及到业务的快速开通和快速构建;
3)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和支撑体系。

liantong-ppt-2.png

二、联通云网一体产品介绍

中国联通将一般用户的需求分了以下几个方面:

  • 站点到站点
  • 站点到云
  • 云到云
  • 站点到互联网
  • 安全
  • 站点到特殊业务的专网
  • 站点到应用

下图是中国联通云网产品的详细介绍,把云和云之间,包括异构云之间通过专线的方式做一个连接和打通。

liantong-ppt-3.png

中国联通云网产品现状

云联网:它作为一个产品的概念,联通把原来的承载A网拿出来,改造成产业互联网,专门用来做云连接这种创新产品的承载。
云组网: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连接方面,更多是以太网专线的连接,SDN也是连接的一种方式。
云专线:提供政企客户上云的云网一体化解决方案,具有功能服务软件化,网络服务定制化的特点,实现互联网化运营,自助服务。
云宽带:它是为用户提供专线和上网的业务,更多的属于融合性的产品,来实现上网业务的云端访问。

liantong-ppt-4.png

三、SD-WAN研发经验与思考

联通整体的产品类型更多是基于SDN技术,广泛地拓展运营商的MPLS、4G等资源,兼顾underlay与overlay,实现广域网的互联。

liantong-ppt-5.png

SD-WAN智选专线产品优势

  • 灵活组网:支持站点简单、弹性接入;支持混合链路接入(MPLS, Internet, 4G)
  • 极智体验:应用级智能选路,FW等增值服务;自动化网络配置,智能故障定位
  • 极简运维:全网状态可视,按需呈现;多维度自定义数据分析报告
  • 开放生态:标准化API接口,多场景覆盖;开放能力,第三方系统快速集成

SD-WAN智选专线产品的两大应用场景

场景一:上云。如果把SD-WAN看作是业务一个触角的话,实际上我们所有的连接和接入,包括接入的范围和接入的质量都取决于云上业务的要求,从这块来讲它主要做了客户的分支机构环节。
场景二:企业分支自组网。这块同样也是根据不同的客户来提供互联网相应的专线等等,有多种方式,根据业务做一些区分。

liantong-ppt-6.png

SD-WAN通用客户端设备——uCPE

作为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除了网络规划和产品支撑外,同样也关注企业网关的问题。uCPE的应用场景比较广泛,包括各种云的平台,以及物联网的平台和第三方云的平台等等,都是在设计盒子时会纳入考虑的因素。

liantong-ppt-7.png

CORD

联通参与了CORD项目,并且已经做了一些开源化的尝试。未来除了上网和上云之外,定制化的SD-WAN网关的产品也在联通的规划内,可以结合边缘云和边缘计算的场景,来做很多有特色的应用。另外,既然谈到边缘肯定也离不开定制化的网关产品,这也是网络创新非常活跃的领域,联通想要结合CORD项目深度打磨一下支撑边缘云的技术。

liantong-ppt-8.png

网络云化对运营支撑的影响

作为运营商来讲网络云化必然对相关的运营支撑等等系统的流程都会有一些影响,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管理对象转变:原来基本上分专业和分网络来做管理的,现在又多了很多硬件、网络功能等等方面。
  • 理念目标转变:以前更多的是关注一些网络层的数据,人工维护的方式比较多,后边会更多地用Zero-touch的方式。
  • 组织流程转变:原本运营商网络部门更多的只是管网络的事,和业务是分离的,未来网络将会和业务部门特别是政企业务部门紧密对接,形成大中台+多应用的模式。
  • 能力要求转变:未来要求面向业务需求掌握软件敏捷迭代开发的能力

liantong-ppt-9.png

思考与小结

最后做一个简单的小结,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 边缘始终是网络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未来基于云形态的业务,需要IT与CT的深度融合,边缘云需要ICT资源整体下沉,即网络、计算、存储均要下沉,这也正是CORD需要完成的使命;
  • SD-WAN本质上是云的触角,上云业务的形态,决定着SD-WAN的网络配置;
  • SD-WAN刚刚完成连接和上云的1.0时代,未来期待更加开放,与垂直行业和特色能力深度融合的2.0时代;

对运营商而言,发展SD-WAN业务要突出三个优势:

  • 传输资源优势,尤其是干线的传输资源优势
  • 多网协同优势,多个产品组合,以面打点
  • 运营能力优势,含渠道、品牌、运维售后等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