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下一个理财十年,谁来接棒?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tmtpost.com/3797060.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vMv6ZfY.jpg!web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洪言微语 (ID:xuehongyanboc),作者|薛洪言

1998年,中国启动住房制度改革,福利分房成为过去,买房成了家庭财富增长的火车头。时至今日,国内70%以上的家庭财富都在房子上。

房子的魔力,在于三十年来只涨不跌。市场中存在只涨不跌的资产,金融机构就会发行只赚不赔(刚兑)的理财产品。刚兑理财产品培养刚兑理财理念,大钱买房子(只涨不跌)、小钱买理财(刚兑),成了投资理财标准动作,而股票等高风险产品,始终难以进入大众圈层。

不过,一向运转良好的理财铁律,2018年被打破了:房价下行、债券违约、银行理财不再保本,除了存款,似乎找不到让人安心的资产。不奇怪,财富增长的火车头,已经转向了。

峥嵘十五年:只赚不赔的理财神话

2003年,国内银行业拉开股改上市的大幕,终于用现代公司治理这把剑,在浓厚的官本位之墙上凿了一个孔。利润和规模成了指挥棒,银行彼此之间互不关心的一团和气开始淡去,竞争滋生,创新有了土壤。

2004年,光大银行创设了国内第一支理财产品。彼时,成立不足两年、肩负行业改革重担的银监会,很快予以支持,次年就出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赋予理财产品合规的身份,理财成为银行存、贷、汇基础业务之外的又一产品形态。

和大多数新生事物一样,早期的银行理财模式简单,就是赚利差——以较低的理财收益率吸入资金并投放到利率较高的银行间市场中去,心思也单纯,绕监管、调指标这些乱七八糟的事,统统不参与。

不过,2008年底,形势发生了逆转。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出台四万亿刺激计划,银行间市场资金泛滥,收益率下行,银行理财的赚利差模式难以为继。采取类似模式的银行同业业务,也成了难兄难弟,据兴业银行原同业部总经理郑新林回忆,“(当时,)债券资产收益率大幅下行,导致同业业务资产负债的价差不断收缩,同业业务部的盈利能力受到严重打击,直接威胁到同业业务的生死存亡”。

在共同的压力下,同业业务与理财业务开始双剑合璧,同业理财诞生了。这种新的理财模式,经信托通道绕了一下,就将利率更高的非标资产纳入理财资产池,让赚利差模式起死回生。更妙的是,非标资产的背后多是本行或他行的信贷产品,理财资金涉足非标资产,也就为银行以理财的形式发放贷款提供了绝佳的掩护。赚钱虽然重要,绕监管、调指标更有价值,银行理财揭开新的一页。

信贷是银行主要利润来源,也是监管重点关照对象。在监管与银行的猫鼠游戏中,银行一直处于下风,同业理财出现后,银行看到了翻盘的希望。以理财资金的形式对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和融资平台放贷,银行终于摆脱了贷款投向、贷款额度、资本充足率、不良率等监管指标的束缚,可以放开手脚大踏步向前了。

短短三年内,银行理财余额翻了近两番,2013末就超过10万亿大关。作为不能或缺的通道,信托也迎来黄金发展期。当时,毕业一两年的信托业务员,年入百万并不稀奇。

银行绕监管,监管很快反制,到了2011年,银行就没了招架之力,银行与信托的合作陷入冰点。所幸,证监会出手了,助了银行一臂之力。2012年,证监会召开券商创新大会,鼓励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发展资管业务,银证、银基登上舞台,大资管的黄金时代开启了。2017年末,银行理财和信托理财余额双双超过25万亿大关;证券公司资管和基金子公司资管余额也都达到15万亿左右。照此估算,全国14亿人口,人均购入理财6万元。

全民理财的背后,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究竟是什么呢?

低风险、高收益,只赚不赔。2013-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金融机构已兑付理财产品中,亏损产品数量占比一直低于0.06%。也就是说,一万只理财产品中,只有6只是亏了本金的,且本金损失率低于10%。

在只赚不赔的神话加持下,银行理财的黄金时代,走得是步步生风。

趋势逆转,神话破灭

理财产品只赚不赔,一般认为是刚性兑付在捣鬼,不过,顶着刚性兑付的帽子,金融机构鲜有机会垫付真金白银。

秘密就隐藏在底层资产中。八成以上的银行业理财投资了债券、非标资产、存款和同业拆借等低风险资产,不良率趋近于零。2013年以来银行发行的50余万只理财产品中,虽有八成宣称不保本,但实际收益率未达预期的只占0.35%。

债券一直是由发债企业刚性兑付的;非标资产主要是投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的贷款,在房地产奇迹加持下,不用考虑风险;金融机构的同业借款,还款能力更是不容置疑。 这样的底层资产结构,收益率可以精准预测,刚性兑付也毫无压力。

2EN7feb.jpg!web

底层资产这么有底气,也难怪“打破刚兑”喊了很多年,一直未能落地。金融机构不着急,因为市场中存在只涨不跌的资产,对刚兑有把握;监管机构一直在呼吁,但并未使出雷霆手段,大概对此也是了如指掌。

不过,2018年,神话被打破了。

宏观层面强力去杠杆后,靠资金吊着的一大批僵尸企业、产能过剩企业,输血渠道被掐断,贷款开始逾期,债券也频频违约。债券违约打破了发债企业会刚兑的预期,各路资金更趋谨慎,危机开始蔓延,债券违约潮出现了。2018年下半年,137只债券相继违约,违约金额比近四年来的总额还要多。

QRBfiqI.jpg!web

债券不再安全,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也被打破。

一方面,屡屡为房价上涨背锅的刚性需求正趋于饱和。据恒大研究院测算,当前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套户比(房产套数/家庭户数)分别达到0.97、1.02、1.06,二线以下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超过30平米;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也显示,近八成的城镇家庭已经拥有住房。另一方面,随着各地贯彻“房住不炒”精神,投机性购房的空间也被大幅压制。

2018年,房价迎来拐点,一线城市房价下行,二线城市通过抢人大战稳房价,低线城市则开始对限购政策松绑。

市场中不再有只涨不跌的资产,金融机构再背负刚兑的名声,就真的会损失真金白银了。监管机构终于祭出了雷霆手段,这一次,金融机构超级配合。

下一个理财十年:谁来接棒?

2018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新规一出,2005年以来累计发布的12项理财规章随即作废。这是个集大成的规定,有一些新内容,更多地则是对散落在历史文件中核心条款的再次呈现。只是,这一次动了真格。

保本型理财被消灭,连提法都没了,之后再提到理财二字,默认都是不保本的。同时,要求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将理财发行职能剥离出去。

银行做事一向迟缓,监管审批更是谨慎,在理财子公司一事上,双方都很利落,申请和审批,称得上神速了。目前,已有30余家银行发布公告要设立理财子公司,资产规模占行业八成以上,工农中建交5大行的申请已全部获批。

相比银行的理财事业部,理财子公司不仅仅是组织结构、人事财务、激励机制甚至企业文化层面的变革,更在物理层面将银行存款与银行理财隔离。存款还是银行的存款,理财则由理财子公司负责,理财刚兑这个声誉上的包袱,银行不必再背了。

银行卸下重担,投资者也该想想出路了。

多年来,只有存款、银行理财和买房从没让人折过本,投资者也把80%以上的财富押注在此;其他诸如股票、基金、P2P、虚拟货币等,除了一群敢于冒险的人,也只能吸引些无知无畏的新手了,而且这些新手,尝到亏本的滋味后,多半还会乖乖地回归银行理财和买房的主流轨道上来。

当前,房子不再涨下去,理财也没了保本兜底,下一个理财十年,谁来接棒呢?

资金总要找个去处。当所谓低风险、高收益产品祛魅后,财富的增长,终于回归到“承担风险、获取收益”这一古老的法则上来。资金不得不学着与风险共处,一向以风险著称的股票市场,自然也就有了机会。(本文首发钛媒体,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钛媒体作者介绍: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 薛洪言  , 来源 :洪言微语】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NfANziy.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