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双十一”越来越像春晚,十年来它如何改变了商家和品牌?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611395.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09年夏末,刚成为淘宝商城总经理的张勇对下属说,“11月份干点啥,把成交往上拉一拉。”由此,诞生了首个双十一。那时他大概不会想到,后来这个日子会演变成国内规模最大的购物节。

“很多时候,商业的发展不是缓慢推动的,特别是线上,更多是靠刺激性推动。在某些时点发生的某些事件,会一下推动整个行业变化。”十年之后,中国动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宋立如此评价这场造节活动的历史意义。2009年,宋立所运营的Kappa品牌是当年仅有的27个参与双十一活动的传统品牌之一,而到2018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8万。

从某种程度上说,双十一改变了天猫的命运,甚至改变了阿里巴巴的命运。这场造节活动令当时毫不起眼的天猫(2012年之前名为“淘宝商城”)在阿里巴巴体系内受到重视,其后则在数千家B2C电商中杀出重围,成为如今占据五成以上市场份额的行业霸主。

十年,双十一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一场覆盖全网、从线上延伸至线下的购物狂欢节。双十一也被比作电商行业的春晚——这是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购物节,吸引最多人数参与,每年的交易额与榜单被视为电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不过现在,这个比喻有了另一重含义。

在众多消费者及商家看来,天猫双十一的新鲜感正如春晚一样不可避免地在降低。众多新电商平台纷纷涌现,其他购物节也开始层出不穷,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不再对双十一充满热情。电商行业则整体面临流量天花板,也令平台上的商家感慨双十一正变得越来越难做。

6FrqeaJ.jpg!web

双十一诞生

十年后回望,双十一的诞生踏准了电商发展的时代脉搏,但在当时,所有参与者对此都无知无觉。

2017年双十一前夕,被问及当年为何创造双11活动时,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说,“很简单因为我们小、新,我们想搞一件事情让别人知道我们,没有想法说搞得像今天这么大。”

实际上,还被称为“淘宝商城”的天猫,确实不可能做很大的梦想。当时,淘宝商城(经营B2C业务)刚刚经历解散被并入淘宝,到2009年7月份才重新恢复为独立运营的商城事业部。在张勇接手前,淘宝商城交易额仅占淘宝总体交易额的3%。

在2009年之前,宋立有过线下零售的从业经验。在线下,每逢五一、十一等节假日都是销售旺季,但线上却还没有活动经济的概念。当时张勇刚刚接管天猫,找到部分品牌商说要做线上购物节。“其实很随机,感觉是机会,就做了。”宋立对界面新闻记者回忆说,因为当时网购刚刚兴起,所以对销量也没有预期,结果却出乎预料,Kappa销售额达到405万,“基本卖空了我们所有电商备货。”

第一届双十一的主题词十分简单粗暴——“全场五折,一元秒杀。”这看上去与街边小店大甩卖没有区别,事实也确实如此。注重形象的传统品牌们大多不愿与这样的活动产生任何联系,最终只有27个传统品牌参与,并且它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去库存——也就是卖掉在线下滞销、积压的货品。

像一次试探水温的实验,宋立立刻感受到网购的爆发力以及消费者对于线上消费的旺盛需求。在他看来,淘宝商城在其后的持续爆发与双十一活动成功有很大关系,“首届成功,形成示范效应,就会有越来越多品牌加入。”

2009年,淘宝商城双十一交易额为5200万;到2010年,这个数字变成9.36亿元,翻了18倍;

前三届双十一都鲜明地打出“全场五折”的口号,并将其作为最大卖点吸引消费者。但这样打折促销的理念无法吸引更多传统品牌入驻。当时,淘宝商城仍在淘宝网体系内——除了小部分商家,这里聚集着大量良莠不齐的个人卖家,在外界看来,价低质次、假货泛滥仍是这个线上交易平台最鲜明的标签。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淘宝商城的发展空间就会受限。

张勇认为,淘宝商城应该是一块更独立的业务。于是很快,2011年6月,淘宝商城从淘宝中拆出,成为独立运营的子公司。次年1月份,更名为“天猫”。2012年双十一的主题词也首次摒弃“全场五折”,变成“不一样的双十一”。

不过,在参与者看来,2012年的双十一与此前并没太大区别。据消费者小砂回忆,“仍然是全场打折,要拼手速,基本都买二三十块钱一件的衣服,知名品牌很少。”

然而,2012年又确实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众多之后为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淘品牌都诞生在这年前后。比如零食品牌三只松鼠诞生于2012年,如今已经在A股创业板上市的面膜品牌御家汇也诞生于2012年,女装品牌韩都衣舍则是在2011年成立公司。

在传统品牌“看不上”天猫,天猫又迫切需要一批品牌之时,淘品牌应运而生,开始崛起。

淘品牌的崛起与没落

张明几乎是最早一批在天猫开店的淘品牌,也享受了平台发展初期的红利。

张明的店铺是俗称的贴牌店,本身没有工厂,只做品牌运营。2011年,B2C电商开始爆发,淘宝体系的资源越来越倾向于天猫,于是他将开在淘宝的店铺搬到了天猫上。次年,第一次参与天猫双11活动,他为双十一备下1000万的羽绒服,但销售过于火爆,最终卖出了3000万。

由于备货不足,张明只能重新采购原材料、再找工厂生产,“货一直陆续到1月份才发完,你能想象吗?”张明回忆说,所幸当时天猫的规则不像现在这样严苛(发货迟会对卖家罚款),买家也比较好说话,“挨个给买家打电话,给赠品补偿,大家也都接受。”

在张明印象中,那两年在天猫平台非常好做,一方面线下品牌还“看不上”网络渠道,竞争少;另一方面,天猫管理粗放,不细分人群也不打品质化,“大家都一样靠低价拼”。由于店铺搜索排名按照销量排序,导致几乎一半的销量都是刷出来的,“没办法别人刷你也得刷,不刷就没有好位置。这是所有网店都在做的事情。”

在天猫上还没有多少品牌的年代,一批熟悉平台规则,擅长营销与运营,同时也被平台扶持的淘品牌崛起。“淘品牌的产品、供货体系适合网上玩,那时候在网上做得好就会被消费者记住。”王晓枫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她从2012年大学毕业起便从事电商行业,先后在传统品牌电商部门、纯线上品牌工作。

王晓枫现在的公司在天猫小家电类目中做到了TOP100。每年,公司都会提前至少三个月筹备双十一,双十一期间的销售额一般会占到全年销售额的30%以上,据她透露,30%只是基本线,做得更好的商家和品牌甚至能够做到百分之四五十以上。

她将双十一活动看作一场商家之间的“年度考试”。“这个机会相对比较公平,有些品牌在这场考试中突围了,一下所有人都会知道。做的不好可能就慢慢销声匿迹。”

韩都衣舍、茵曼等女装淘品牌都曾是这场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优胜者。

女装是天猫商城最大的类目之一,每年双十一的女装TOP10有风向标意义。2014年,韩都衣舍拿下女装销售排行榜冠军,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当年的女装TOP5榜单中,淘品牌占据4个席位,传统品牌中只有主打平价形象的优衣库进入前五。

但淘品牌在登上巅峰后,很快开始衰落。到2016年,女装TOP10中,仅剩两个淘品牌,分别是韩都衣舍和裂帛。再到2017年,状况更加惨淡,女装TOP10中只剩下韩都衣舍一家淘品牌。

张明认为,淘品牌式微与传统品牌开始重视线上渠道相关。“传统品牌耕耘多年,在消费者心目中更有品质保障。”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则是,天猫平台的规则开始发生变化,从2015年起力推“千人千面”推荐算法,一改过去按照销量排序的方式,平台开始扶持传统品牌,流量和曝光资源也逐渐向传统品牌倾斜。

曾经的淘品牌、工厂店陷入没落,双十一TOP榜单上很难再出现它们的影子。“现在对这些淘品牌工厂店来说,双十一基本要废掉一个月。因为资源、搜索权重都在大商家手里,小商家甚至连访客都没有。”张明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从雨露均沾到马太效应

双十一的马太效应愈来愈明显,几乎是所有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的商家的共同感受。“大品牌商家进来后,对推广费用、获客成本这些基本是不计较的。以前大家还能雨露均沾,现在小商家越来越难冒出头了。”

以Kappa这样的传统知名品牌为例,宋立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双十一已成为一场贯穿全年的活动,从年初就开始做产品规划、设计开发、储备流量。

“双十一的意义早已从促销变成品销。”宋立认为,天猫平台的逻辑在变化,“以前主要流量来自会场,商家以为买了淘抢购、互动城,争取到会场资源就能把销量做上去,现在已经不是这种玩法了。品牌商现在需要做长线运营,不断种草蓄水,去影响消费者。”

宋立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对双十一,Kappa现在更大的诉求点在于品牌营销,而不是销量。

不同于财大气粗的大品牌,更多在意销量的小商家,已经越来越感受到双十一的压力。

一家医药品牌的电商渠道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从2017年开始,已经明显感受到双十一增长乏力。“相同的营销预算,对销量拉动不如以前明显了,做的比较累。”

电商行业整体在遭遇流量天花板,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总是处在边缘位置的小商家。“获客成本在增加”,张明说,淘宝直通车资源位的费用比以前至少贵了3倍。投入相同营销预算,王晓枫所在公司2017年双十一在天猫平台的份额反而下降,这令她惊讶不已。今年他们尝试将营销预算分出一部分在小红书、云集这样的新兴电商平台,“试试效果”。

他们也明显感受到消费者变得更为理性和挑剔,不再像以前一样会冲动式消费。另外每年还要挖空心思找新噱头吸引消费者,更是令人疲惫。

但即使性价比在降低,双十一已经是一场由平台主导规则,商家不得不参与的活动。张明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天猫在对商家进行流量资源分配时,往往会参照往年双十一的营业额,“如果还想在淘宝体系玩,就必须得报。”

对王晓枫来说,双十一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只是一场促销活动。每年双十一,她所在的公司内部都会当做盛大节日去准备,做员工激励和团队建设,有一年甚至还举办过Cosplay晚会。今年,从10月份开始,办公室内就挂起各式各样的条幅和小旗子,营造双十一狂欢的氛围。

“经历过双十一,才会知道线上销售是怎么一回事。”她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直到现在她还记得2012年第一次参与双十一时,与四五十个同事在公司连续加班40多个小时,看着大屏幕上销量数字不断闪烁时,那种激动的心情。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