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粤利奥”和“康帅傅”们是怎么来的?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58252.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Vjmmaqa.jpg!web

失去信用而赚的钱应结算在损失里。——约·克拉克

在8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的一则《通知》中,总局提出将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实施全链条打击,在2018年度相关专项行动中,将包括“傍名牌”在内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其他商标侵权、相关虚假宣传和违法广告等违法行为,列为重点打击目标。

“傍名牌”、“山寨货”在网络上屡禁不止,最头痛的自然是上当受骗的普通消费者。而在有关媒体的走访中,可以看到一些二手交易、短视频、直播、微商、采购批发及电商平台,则是这些假冒伪劣产品走俏的阵地。消费者,平台,制造山寨货品者……形成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线上与线下共舞的商业江湖。

“平台放任这些品牌,本身就是违反消法的,而且并不是每位买家都能认清山寨品牌。”一位资深电商从业者向懂懂笔记透露,销售“山寨货”线上平台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电商平台,在很多人熟悉的社交、娱乐、二手交易等应用中,其渗透力也令人咋舌。

fy6FzaA.jpg!web

“总局这次提出的重点之一,是要求各地监管部门从调查网络交易平台(网站)入手,逐步摸查上、下游涉嫌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生产经营者。说实话,这里面的难度非常大。很多平台自己也是防不胜防,甚至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他看来,山寨货热销一个原因是普通消费者认知不足,导致上当受骗;另一个原因就是虚荣心驱动下,很多人知假买假使得伪名牌热销。

那么,如此众多纷繁的渠道中热销的“山寨货”,究竟来自哪里?又是何方神圣把互联网+玩的如此利索?与过去线下的“山寨货”相比,他们都整出了什么新花样?

山寨货也在“与时俱进”

从以前的“周佳牌”和“立自”洗衣粉、“景由”矿泉水、“粤利粤”饼干等这类文字游戏,到如今“融合”品牌名称,傍名牌的手法已经变化了很多。

有读者发邮件来爆料,自己在某电商平台上购买到了“山寨”打印机。搜索的是日本“佳能”,而通过在电商平台上显示的品牌却是“佳能某选”。消费者以为“某选”是“佳能”品牌旗下打印机的一个系列,结果上了当。

还有读者来信反映,自己在某电商平台上进入一家名为“小米某活”的旗舰店,购买了一台电磁炉。用了一个多月之后才发现,这款电磁炉跟“小米”品牌一点关系都没有。

ANBNbiY.jpg!web

而他们在沟通商家或者平台的售后要求退货时,都遭遇到了相似的回复:“我们从未说过产品和某某品牌有任何关系”。看来,这一切反倒成了用户的一厢情愿。

而类似的擦边球品牌,在电商平台上或许还有很多。如果消费者无法辨识的话,那么直到产品用坏了,也不一定能发现是类似的“傍名牌”产品,甚至认为用着的就是知名“正品”。如此混淆视听的品牌,居然能够以“官方旗舰店”的身份出现在网络平台上,也的确令人匪夷所思。

如今的一些山寨品牌,一定要“傍”上知名品牌的名字。连字体、英文拼写也都尽量形似,这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策略?为何会成为我们身边的特色现象?

山寨名称必须“蹭”搜索流量

“光是LOGO像有什么用,又搜索不出来。”

在惠州某日化生产长,业务负责人李同(化名)告诉懂懂笔记,他们工厂子从事洗发水、沐浴露代工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期间也推出过自有品牌,但销量、效果不是很好。

有时为了清库存,厂子里也不得不“碰瓷”一下知名品牌,并将这些“山寨货”销往三、四线城市。据他透露,过去打“擦边球”的方式,就是给产品起个和大牌雷同的名字,如“帝花芝秀”、“立自”、“白雀翎”等等,让消费者误以为就是大牌。

“但现在去库存靠的是电商和团购,这样的玩法已经行不通了。”李同表示,如今用户在很多平台上购买商品,都是用搜索的方式。因此,那些多一横、少一划的山寨品牌是搜索不出来的。也就是说,搜索“立白”不可能出现“立自”或者“立曰”。

因此,为了准确“蹭”到知名品牌的搜索流量,“厂家”在山寨品牌的名称里,必须要把知名品牌名称“包含”进来。这就不难理解林坤在搜索“小米”时,为何会出现“小米某活”这样一个旗舰店了。

“要么给品牌加前缀,要么加后缀,这样就能确保搜索得到了。”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电商平台的搜索权重中,一般都会优先展示知名品牌,为何我们会那么容易搜索到“碰瓷”的山寨货呢?

RNBRb2M.jpg!web

(某电商平台高仿小米品牌的旗舰店页面)

李同介绍,因为大部分山寨产品都是工厂库存货,或者劣质产品。所以成本十分低廉,出厂价甚至比知名品牌低30%以上。这就导致了部分用户在搜索并选择“低价到高价排序时”,最先出现的都是类似的山寨产品。

“很多消费者都图便宜,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很难分辨品牌标识。”深圳某白电工厂销售负责人何涛(化名)告诉懂懂笔记,工厂以前有许多批次验收不合格的代工产品,都会被撤下商标,印上类似的山寨品牌,再通过电商平台蹭着知名厂商的搜索流量,卖给那些“粗心”的买家。

何涛介绍,仅仅在今年上半年,类似的清货方式厂子里就已经做过好几回了。其中贴“三洋某能”品牌的产品销量是最高的,更有糊涂买家购买了产品之后还给店铺评价“是正品”,令他感到十分滑稽。

从过去LOGO、包装的“形似”,到如今品牌名称的“包融”,可以说这些山寨厂家也学会电商“关键词优化”的要领了。通过搜索得来的商品,消费者往往会放松警惕。加上价格低廉,十分诱惑,买家在不知不觉中就帮山寨厂家清了库存。

那么,先不说这类商品的质量是否有保障,为何类似“包融”性质的品牌名称,能够绕过正牌厂家获得注册或是上网销售?

钻平台漏洞,商标做受理也能卖

“能不能用,要看平台具体的审核,我们只负责申请哦。”

在广州某商标代理注册机构任职顾问的熊晶(化名)向懂懂笔记透露,她手头负责着好几家企业的商标注册业务。而这些企业,几乎每年都在机构申请代理注册很多商标,用于在电商平台上清库存,其中超过一大半,都是“碰瓷”性质的山寨品牌名称。

为了迎合更多有类似需求的工厂、企业,她所在的注册机构甚至推出了设计、策划、注册品牌商标一条龙的服务。根据近期流行的知名品牌商标,为客户筛选、定制能够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到的“碰瓷”商标。

就在熊晶手头跟进的商标申请中,懂懂笔记发现不乏有“创维某智”、“联想某能”、“华生某慧”、“老板智选”等等明显侵犯了多家知名品牌权益的商标名称。不过,这些名字却并不影响商标注册申请的提交。

j2Izmyz.jpg!web

“其实一个商标要注册下来,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此之前只是提交申请罢了。” 熊晶透露了这其中的窍门:部分审核并不是很严格的电商平台,对于准入商标的要求,仅仅只是拿到商标注册的受理文件,即可通过相关审核。

即便商标注册最终被驳回,山寨厂商(商家)也足够利用被驳回前这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部分管理比较宽松的电商、拼团平台上进行清库存、卖货。

“商标驳回,如果还想继续卖货的话,也可以提交新的注册名称,这样还能拿到半年的商标受理资格。”另一家商标代理注册机构的业务主管张琼(化名)表示,部分准入门槛较高,审核机制较严格的电商平台,看似管理规范,但是也有一些企业有“门道”,通过“疏通”关系,让暂时受理的山寨品牌先行入驻。之后的后续工作,就是根据审批进度,再补充注册材料。

根据她的提示,懂懂笔记登陆了国家商标局查询相关的注册商标,发现很多快消品、电器产品的知名品牌,都有类似的山寨商标被提交了注册申请。光是“小米XX”这一商标,就有多家机构或个人分别提交了不同分类的申请。

即便有部分申请显示被驳回,但又有新的申请被提交。山寨工厂(商家)为了“蹭”知名品牌在电商平台上的搜索流量,可谓费尽了心思。即便不能一刀切说其所生产或销售的是“假货和劣质品”,但的确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

ZRbyIvE.jpg!web

最后

对于这些商家来说,他们单纯是为了卖货而卖货,倾销薄利商品换取利润。仿制者永远不会考虑建立良好的复购口碑、品牌效益,他们的目标就是冲量。而那些电商、二手交易、采购批发、直播及短视频平台中,管理者的疏忽或是纵容也成了这些山寨品的帮凶。加上一些注册机构、营销策划和技术优化企业,则一起掩耳盗铃,在流量和利益的裹挟下,欺骗或者满足着各种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损害着正规企业的利益。

从商标雷同,到名称“包融”,从线下渠道,到线上平台,山寨商家的仿制之路,在“存在即合理”的虚妄中依旧茁壮成长。而这些失去信用而赚到的钱,究竟是谁在买单?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懂懂笔记 授权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58252.html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虎嗅App猛嗅创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