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新型诊所这门生意,真有“吹”的那么好吗?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tmtpost.com/3306078.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nEniQjF.jpg!web

5月中旬,为了解如何开一家诊所,威海某公立医院肛肠科医生李新刚飞到杭州参加“2018诊所发展大会”,近300人的大会,有四分之一的参会者都是像李新刚这样的公立医院医生。

大会主办方丁香园向钛媒体透露,发展大会的四个分论坛中, “诊所”是最早报满的论坛,报名参会的人中42%是诊所管理者(已开诊所),24%正在筹备诊所,9%是医药投资等相关行业。

6月初,同样是在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与动脉网等共同主办了“2018基层医疗创新实践峰会”,大会共设置了六个论坛,其中新型诊所发展论坛全天满场。

而“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的感受更直接,“从去年七八月份到现在,关于诊所的会议陆陆续续参加了十几场,都觉得人声鼎沸。”于莺在上述两场大会上都做了主题分享。

于莺的故事很多人应该不陌生 。 2013年从北京协和医院离职后,于莺因为诊所审批手续难办理等原因,放弃了原本主导社区诊所的想法,在一年之后加盟美中宜和,任美中宜和第一家综合门诊中心CEO。

而最新的故事是,2017年9月份,于莺正式离职创办北京水岸祐邻诊所。

但在分享管理诊所的经验时, 于莺却反问,“诊所(这门生意)真的像我们吹的那么好吗?”

“走,开门诊去”

在中国,几年前就被媒体诟病的“一床难求”和“一号难求”在最近几年并未大范围改善,而这两难,本质原因都是“好医生短缺”。公立医院积蓄了大量优质人才,却因体制等原因无法释放到市场中。

2015 年的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曾将公立医院比喻为“大坝”,“内水满为患,坝外一片干枯,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

但从 2017 年开始,政策支持基层医疗、对连锁诊所经营放宽,鼓励全科医生自己出来做诊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 年全国范围内诊所新增数量为11624家,公立医院较去年减少了373家。对比来看, 诊所的增长率正逐年递增,而公立医院的数量已经连续四年出现负增长。

这组数据的对比,被不少人认为大坝已出现缝隙,开始流动的医生,盘活了医疗服务市场。

N7ZbAv3.png!web

如果按照经营对象划分,诊所的参与者主要有五大类:政府体系内的社区诊所、个体诊所、连锁经营的专科诊所、互联网医疗企业布局的诊所、具有个人IP的医生品牌诊所。

而在国内,目前诊所行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今年5月18日,泰康人寿出资超过 20 亿元人民币收购拜博口腔 51.56% 股权,拜博口腔近两年净利润持续亏损;其在 2017 年营业收入 14.34 亿元,净利润亏损 7.93 亿元。

和拜博口腔类似,大量连锁品牌在扩张时都面临同一个难题:由于极速开连锁店而导致常年亏损。

处于困境之中的还有个体经营的小诊所。这一类最靠近社区的诊所,常以私人执业、个体诊所的形式存在,通过服务以及相对合理的价格吸引患者。

于莺把这种小诊所的特点归纳为“三素一汤”,激素、维生素、抗生素;“一汤”即中药成品汤。她在杭州的一次演讲中直言:

“遍地的诊所想盈利,可能都是往这个方向走。小、散、乱、差反而能挣到钱,医疗行为跟教育一样,完全被封闭。在这个夹缝中求生存,(经营者)只能先让自己活下来。正因为如此,才会催生这么多的医疗乱象。”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把这类路边诊所形容为“沙皇”诊所——左边是黄焖鸡米饭,右边是沙县小吃。“跟‘沙皇’对应的是‘全家’诊所,虽然我自己是沙县小吃的用户,但吃饭归吃饭,看病不是简单的,看病还得选‘全家’的好一些。”

李天天提到的‘全家’诊所是指近两年出现、以患者为中心、环境较好的诊所,区分于早些年诞生的个体诊所和连锁诊所。新型诊所两大参与者:互联网医疗企业与具有个人IP的医生创业者。

“我们希望‘全家诊所’能在中国遍地开花,然而这件事情并不容易:要招得到医生、挤得过公立医疗机构、说得通政府、留得住患者,还要斗得过莆田系。”李天天坦言,即便解决了以上问题,还面临更大的问题:没有患者。“患者认为你的诊所能力是不够的、医生是不合格的,还担心乱开药,担心你的费用高。”

丁香诊所,是典型的‘全家’诊所,目前已经开了四家,承担起了丁香园线上、线下业务的服务聚合点;微医全科诊所一年时间开了三家,是微医HMO体系的重要一环;由腾讯、医联等联合组建的企鹅医生,其医疗版图建设分为:诊所自建、诊所联盟、诊所共享;来自深圳的“妈咪知道”也从线上服务拓展至线下诊所,已经开了六家自营门诊部……

在于莺看来,互联网医疗企业纷纷布局诊所的原因是,“重资产做不了,互联网不挣钱,所以这两年有人开始做诊所,觉得诊所小而美,投入不多,也能够挣到钱。”

相比于医院上亿元的投资规模与较长的投资周期,诊所投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成为医生们出走“体制”后的首选:

  • 联合创办了育儿APP“育学园”的崔玉涛选择下海办诊所,2016年10月,崔玉涛育学园儿科诊所开业;
  • 微博粉丝高达 69 万的欧茜医生于 2015 年底从体制内出来,2017 年创立了中高端儿科诊所“知贝儿科”;
  • 原上海第一妇幼保健院院长段涛于 2017 年出走体制,同年8月,移动医疗公司安心医生宣布与段涛院长合作,打造中高端社区连锁诊所......

但就在几个月前,段涛曾在公开演讲中表达过担忧,

“两年之内诊所将现倒闭潮。”

找投资?诊所未必是门好生意

段涛院长在“2018诊所发展大会”上帮大家算过一笔账:在上海开一家500百平米左右的诊所,大概要300万——500万,收费平均为 1200—1500 元。

而关于投资回报,段涛请教过不同的人。“好一点的可以到30%,不那么好的话,大概10%~15%左右。”段涛表示,后者(10%~15% )是一个正常的、运转比较良好的诊所的回报率。“如果投资1000万,投资回报率大概10%—15%的话,一年的收益是100万,还不如买房子涨的快。”

如何向潜在的资本证明商业价值?这是诊所在面对市场检验时最先要回答的问题。

虽然对于微医、丁香园这类互联网医疗平台而言,诊所是其医疗业务布局的一环,盈利并非首要目的,但对于更多的医生创业者,诊所如何实现盈利却是关键。

传统诊所常靠药品盈利,但目前新型诊所主要收入来源为诊金收费。据动脉网统计, 新型诊所的诊费设置空间,诊费一千元以上占到30%,诊费在500元以内的仅为10%。上千元的诊费与三级公立医院304.2元的次均门诊费用相比仍是比较贵的金额。

“大家愿意花钱到诊所来,购买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跟公立医院怎么样去形成互补?怎么去做一些他们暂时做不了、我们又很擅长的事?怎么去打造一款好的产品,为患者接受,同时也能够有所收益的产品?”这是欧茜医生天天都在想的问题。

虽然关于这些问题,欧茜医生现在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她觉得,“患者想要更高品质的生活,需要医疗机构来帮助他,所以他购买的是诊所的环境、诊所的服务, 甚至更核心的是关于医生——医生的学识、专业能力以及对患者的尊重。”

欧茜医生认为,如果业界可以提供一个更高标准的产品,消费者“一定愿意多付费”。

有胆识的医生们纷纷走出体制,看起来开诊所是一个非常好的浪潮,但于莺指出了一个问题,“目前来看投资并不热”。

“如果没有品牌,只是一个普通医生,技术再好,投资人会问,你拿什么来获得双倍的利润,让投资获得一个高回报?”于莺认为,医生开诊所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我兜里有多少钱”,乃至“我背后有谁支持”。

“那些基金五年、六年的基金不要碰,碰完之后你会发现五六年后,(开诊所)根本不挣钱,到最后一定逼着你去做一些短期获利的行为。”

也正是因为诊所盈利回报率相对较低、回报周期较长,医疗战略咨询公司 Latitude Health 创始人赵衡认为诊所的投资并非看起来那么美好, “诊所或者门诊部,整体来说投资风险是相对比较大的,回报时间很长,不适合快进快出,而且前期亏损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医疗的区域性非常强,意味着要做快速连锁的话会面临很大的问题。”

联盟和标准化或成趋势

5月19日,丁香园宣布成立“诊所发展联盟”。

李天天告诉钛媒体,“我们做了那么多的线上服务,但是我们想看一下这些线上服务究竟能不能帮到线下诊所。如果能够帮到丁香园自己,我认为它也应该能帮第三方诊所。如果能帮第三方诊所,就意味着丁香诊所不会是自己单打独斗式的生存。”

在此之前,平安万家曾在 2017 年 5 月份推出“诊所联盟行动”,从基层医疗机构中选出近千家民营医疗机构作为核心合作伙伴,为他们在系统、品牌、医疗保障、金融支持、转诊、健康咨询、培训与人才、集采平台、资本支持等领域赋能。

快速连锁风险大、单店诊所成本高,联盟看起来是一个折中的方式,用“生态”的策略替代连锁,进而用标准化体系连接联盟成员,除了能够保障医疗安全、提升服务品质、改善就医体验外,还能尽可能避免医疗服务过于依赖“人”。

丁香园诊所联盟将产品形态分成管理、标准、系统培训内容等几个领域,李天天坦言,“我们希望想出来开诊所的医生,只要拎包出来,不需要做太多的体力劳动型工作,这样才真正能够让医生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和提高。”

第一家丁香诊所是在 2016 年 1 月开业的,截止目前开了四家,这个节奏并不算快。

丁香园行政总监徐可楠透露,“最早的时候走得挺漫长,那时候大家觉得我们投了那么多钱,未来到底在哪儿?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就发现你要坚持这件事情,如果想要赚快钱、大钱,还是不要来开这样的新型诊所。”

建立诊所联盟,李天天有两个考虑,“第一,丁香园自己开诊所,开不过来;第二,其他医生想开诊所,总是会到丁香诊所学习。所以我们考虑之后,还是要通过联盟的方式赋能第三方诊所,目的是解放医生。”

2017年第四季度,丁香诊所的门诊量突然上去了。

据徐可楠透露,丁香园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每年的流感高峰期快要来了,所以提前备了很多的药。“比如,很多公立医院都买不到药品的时候,丁香诊所还有,所以门诊量攀升的非常高,到了5月,门诊量依然维持到去年年底的情况。”

“客户一旦信任你了,关系一旦长期建立以后,你想要再回到过去还是挺难的,所以开诊所的各位要坚持下去。”

李天天告诉钛媒体, 丁香诊所的营收增长主要来自客流增长,第二是来自产品线的丰富。

但客流增长并非来自于线上流量。诊所创办的初期,徐可楠和其团队有过错觉,认为线上的优势天然会带来很多流量,但数据显示,“从线上往线下导的只有百分比个位数”。徐可楠说,“真正不断获客的是线下的口碑。”

于莺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口碑背后其实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口碑如何建立就成了“ 社区医疗最难建立也是最薄弱的环节”。

因此,诊所运行后的标准化管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诊所保证医疗服务质量,而不过分依赖于“人”。目前不少诊所做JCI认证(国际医疗服务机构认证),希望通过建立标准化流程提升医疗质量。

2017年初,妈咪知道孵化了第一家线下自营诊所“妈咪知道儿科”,CEO梁亮透露,在开第一家门店的时候,他花了10个月时间建立了一套规章制度和流程,然后再用15个月的时间不断迭代。“在这个过程中很痛苦,运营、市场、产品、研发、医务人员天天吵架,很多人问怎么做出来?但如果想做1到N的话必须得去做这个事情,这种基础性、打地基的工作还是得把它做好。”

妈咪知道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分为四个部分,其中医疗服务标准和诊所管理标准是核心,而针对这两个标准再建立质量追踪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客户满意度进行管理。

veYrAf2.png!web

妈咪知道儿科标准化体系框架,钛媒体根据公开演讲资料制图

“标准化体系做完之后,我其实有一个标准去追踪,有打分,有衡量。”梁亮透露,为了将标准落地,他设立了个三角来保障跨地区标准化体系运作:“追踪小组”进行质控、“医学委员会”拟定标准、“医学管培中心”统筹门店开业前培训与医护人员再教育。

得益于医疗标准体系的建设,目前“妈咪知道儿科”已经有六家自营门诊部,两家托管的门诊部,梁亮透露,“今年十家以上应该不是太大问题。”

标准化是诊所从1到N的基础,而“诊所联盟”为更多创业者提供了从0到1的可能。6月中旬,李新刚告诉钛媒体,他现在已经做好了开诊所的准备。

对于联盟的规划,李天天告诉钛媒体,“我们先铺量,这里面有‘沙皇’和‘全家’,第一阶段以联盟的形式,影响更多的诊所,让大家认识到不靠卖药和挂水也能赚钱,也能活得挺好,也能进医保,也能赢得周围五公里老百姓的信任。但是到了第二阶段我会跟‘全家’有深度合作,但是前面要保证量,也不排除有‘沙皇’诊所,经过帮助变成‘全家’诊所。” (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付梦雯)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yYr6fJ.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