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刷屏的“赛龙突死之谜”背后,有哪些疑点?

 7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2005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刷屏的“赛龙突死之谜”背后,有哪些疑点?-虎嗅网2017-10-31 11:21

刷屏的“赛龙突死之谜”背后,有哪些疑点?

已经入狱的代小权,可能想不到,作为创业者,在办砸了一家企业之后,自己反倒受到社交媒体这么多的关注。这次,媒体的关注来得更晚,却也更汹涌。

昨日(10月30日),钛媒体刊出一篇长文《创始人离奇被捕,深圳赛龙突死之谜》。这篇报道在导语中如是写道:“一家明星科技创业企业,一位明星海归技术创业者,如何在江西被活活搞垮?创业者莫名“被捕”,又有谁来保障民营企业家与科技创业者的基本权益?”

爆款模板——创业明星,出身未捷身先死

依钛媒体所述,故事大致如下:

江西明星科技企业——由代小权执掌的深圳赛龙投资的全资子公司共青城赛龙(深圳赛龙前身为中电赛龙,是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手机设计公司,2006年赛龙集团业务陷入低谷时,代小权通过管理层收购(MBO)的方式,收购并重组深圳赛龙),是共青城纳税、创汇第一大户企业。但却因为逃税339万而倒闭,代小权本人也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

赛龙在2010年9月经招商引资进入江西省共青城市,随即实际投资3亿人民币成立共青城赛龙公司,是深圳赛龙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但当地政府班子换届后,政府突然收回给当地赛龙的贷款,并提出重组要求:1、将赛龙系所有子公司并入共青城赛龙,共青城赛龙作为新的赛龙系总公司。2、重建管理层,分化原有管理层的经营权,政府指派的副总有一票否决权。3、现任管理层以期权激励为名目进行股权转让签发。

按照钛媒体的报道,在赛龙事件当中,当地政府及有关官员存在“将赛龙2013年未缴纳的税款核算为12.11%(钛媒体称至多6%)”、“将国家返还给当地赛龙的1.2亿元退税款,转为预交的税款节流在税务局”、“非法拘禁、敲诈股权”、成立所谓的“赛龙经营管理委员会”架空创始人等行为。

一个“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后关门打狗,企业管理者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被拘捕,地方势力强夺公司股权”的故事已然出炉,这篇报道的核心目的至此已十分明确,那就是为代小权和深圳赛龙鸣不平。此文刷爆朋友圈已是意料之中。

刷屏文背后,疑点重重

一千个读者,能读出一千个赛龙故事。根据目前已有的公开资料,对赛龙事件的认识众说纷纭。有人慨叹创业不易,有人为手机行业的衰落叹息。但随着更多资料的流出,赛龙事件似乎疑点重重,而事件目前也已经有了些许反转的迹象。赛龙事件的疑点包括:

1.共青城赛龙的经营状况,真的有报道中说的那么好么?

中共共青城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九江共青城发布”于10月31日早间8:03和8:05分先后发布两条微博称:共青赛龙已停产四年,截止到目前仅江西省内负债7.36亿元。

85

公告称,当地赛龙主营业务是为摩托罗拉公司代工。该公司是共青城市手机产业的龙头企业。后来由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公司,导致赛龙失去市场,2013年初,赛龙生产经营急转直下,财务状况极度恶化,陷入经营困境,并于2013年10月全面停产。

2.为引进赛龙,当地政府到底付出了多少?

报道中提及:“从2010年到2013年中期,为支持实现订单,共青城赛龙先后共向共青城财投公司借款12亿元,用作购买物料的流动资金。共青赛龙在实现订单后陆续还款8亿元。”

真的只有12亿吗,其他的呢?

至少在报道中,可以看到:

赛龙光从共青城获得的现金贷款就不少于财投的12亿,其还从银行抽走的贷款5亿元。此两项就是17亿。再加上,当地政府拨给赛龙的500亩地土地,恐怕是以极低代价拿到的,另外,当地政府还出台了配套优惠政策。

对于赛龙来说,是“实际投资3亿人民币成立共青城赛龙公司”。

3亿换“17亿资金加500亩土地加一大堆优惠政策”,到底是谁占了便宜?况且,还是在企业进入当地2年后就停产负债。

3.当地贷款一停,波及整个赛龙系?

文中写到,因为共青城被抽走了5亿,就导致整个公司资金链断裂。值得注意的是,赛龙的总部仍是位于深圳的深圳赛龙。因为“子公司贷款被抽走贷款”就导致总部岌岌可危,这样的逻辑成立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此前整个赛龙系的经营状况,到底已经脆弱到了何种地步?

事实上,据新浪科技考证,此前赛龙系的经营状况就已经十分糟糕,曾在辉煌期被诉欠债,法院竟然强制执行过77次。

4.赛龙,优秀研发企业?

“2006年到09年,坐落于深圳高科技园区的赛龙公司每年可产生利润3000万人民币。2009年开始承包摩托罗拉全球三分之一手机的设计、研发、产品定义、制造生产全流程。”

如果说赛龙真有文中所说的每年有30亿产值,那3000万的利润即意味着1%的利润率。一个优秀的研发企业,利润率何以如此之低?

在九江共青城发布的微博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共青城赛龙的主营业务是摩托罗拉代工,因此在摩托罗拉被谷歌收购后当地赛龙经营状况便急转直下。

但若当地赛龙真是有优秀的研发能力,何以竟至于此?

5.多面代小权,热忱的不止是手机行业

在钛媒体的文章刊出后,我们很轻易就归纳出一个“为了公司竭尽全力,随后不畏强权、热衷于手机行业”的“代小权”。但除此之外,代小权还有其他面吗?

“财经天下”整理了代小权过往的投资历史(数据来自天眼查):

85

可以看到,在2010年8月6日设立“共青城赛龙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后的一个月内,代小权便在当地开始投资房地产。至少,在手机行业之外,代小权对地产投资也抱有很大的热情。

在今天新出炉的一则报道中,腾讯新闻采访了经历赛龙事件的共青城当地官员,称赛龙并非突然死亡,这家曾被地方政府寄予厚望的科技企业,实际上是靠地方财政的帮扶残喘了四年。在上述前共青城官员的描述中,如今身陷囹圄并被大众施予同情的代小权正是导致重组计划失败的因素之一,正是因其故意拖延支付资产评估费用,各方出资无法顺利进行,最终导致重组方案流产。

共青城作为江西省的县级市,对招商引资求贤若渴,或许才会开出如此优厚的条件引入赛龙。但当地政府或许也没有想到,曾经被他们寄予厚望的明星企业,会走到现在这一步。

赛龙事件马上极有可能反转的发展走势,可能为大家转发刷屏文提供了一个反面素材。目前对于共青城的赛龙讨论仍在持续,10月31日早晨,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发微博质疑九江共青城官方微博发布的内容,并称希望共青城相关部门继续回答核心问题。

85

而赛龙事件的后续发展如何,虎嗅会继续保持关注。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